"秋到长门秋草黄":秋天到了,长门宫的芳草又染上秋黄,
# 长门:长门宫。此指皇宫。
"画梁双燕去":画梁间的燕子相伴离去,
# 双燕去:谓秋深。又用燕双去衬人独在。
"出宫墙":成双成对飞出宫墙。
"玉箫无复理霓裳":玉箫已是久久地沉默,无须再吹奏伴舞霓裳,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古乐曲名。《乐府诗集》载:《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调而还,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一说曰:“开元二十九年中秋夜,帝与叶法善游月宫,听诸仙奏曲,遂以玉笛接之,曲名《霓裳羽衣》,后传于乐部。”《乐苑》曰:“《霓裳羽衣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郑愚曰:“玄宗至月宫,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会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曲,而名《霓裳羽衣》也。”白居易《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其舞以曲相伴,即《霓裳羽衣曲》,今曲已佚亡。,理:治,引申为演奏。,玉箫:洞箫。古人称精美物常以“玉”比喻,如“玉笛”、“
"金蝉坠":发上的金蝉摇摇欲坠,
# 金蝉:一种首饰。韩偓《春闷偶成》:“醉后金蝉重,欢余玉燕歌。”
"鸾镜掩休妆":妆奁镜盒早已关掩上,再不去照那矫美的容妆。
# 妆:装扮。,掩:停、止、闭住。班昭《女诫》:“室人和则谤掩。”,鸾镜:镜子。
"忆昔在昭阳":忆往昔,昭阳宫内的美好时光,
# 昭阳:汉代宫殿名。据《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后宫八区,有昭阳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及其妹昭仪,曾居于昭阳舍,即此殿。
"舞衣红绶带":身着绫罗翩翩起舞,那鲜艳的红绸飘带,在舞曲中飞旋飘扬,
# 绶带:丝带。
"绣鸳鸯":舞衣上绣着七彩的鸳鸯。
"至今犹惹御炉香":至今还撩起御炉缕缕飘香。
"魂梦断":如今相思魂消梦断,
"愁听漏更长":夜夜愁听更漏声声悠长。
# 漏更:更漏。指滴漏和打更之声。更:古代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为五更。
唐末词人
薛昭蕴(?~?),唐代词人。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曾官至侍郎,《花间集》称其为“薛侍郎”。他的词作内容多写闺情宫怨,友情离思以及女道士清冷生涯,间及文人及第得意情景。词风清绮精艳,接近韦庄。《花间集》收其词十九首。王国维辑有《薛侍郎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宫女失宠词,作者借上下阕中宫女生活的对比,突出了宫女失宠后境遇的凄凉与内心孤寂。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下阕“忆昔在昭阳”,写了宫女曾经得宠的风光生活;而至今犹惹御炉香”却将思绪拉回现实,身上尚残留昔日宫中香气,香犹在而宠已逝,反衬得失宠后的清冷更加难堪。“魂梦断”一下把宫女拉回到现实,昔日与现实进行对比,凸显了宫女失宠之后生活的惨淡和宫女的忧愁与寂寞。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不仅描写了宫女失宠后的凄凉生活,也展现了她所处宫苑的冷清景象。首句“秋到长门秋草黄”点出了时节与地点,“秋”字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萧瑟、凄清的情感,这里也不例外,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秋草黄”显示出宫墙内草木枯黄、毫无生气,渲染出一派冷落荒凉的景象。作者巧妙借用“长门”这个典故,暗指失宠后的幽居之地,使人联想到汉代陈皇后的境遇,突显出宫女的孤单与寂寞,借熟悉的历史背景增强了词的感染力。接下来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写的是双燕飞离深宫,而宫女却依旧被困其中,燕去人留,越发衬出词中女子的孤独与无奈。“玉箫无复理霓裳”转而描写她的生活现状,虽仍着舞衣,却再无人为她吹箫伴舞,说明曾经热闹的歌舞场面早已不复存在。“金蝉坠,鸾镜掩休妆”,写她头饰脱落不再拾起,镜子也懒得开启,连最基本的梳妆都已放弃,表明她因失宠而心灰意冷。上阕通过对比,既写出了环境的冷清,也写出了宫女内心的失落,外在的荒凉与内在的愁苦交织,构成了深宫幽怨的整体氛围。下阕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宫女心境的变化。“忆昔在昭阳”开篇用“忆”字引出她对往昔得宠生活的追忆,“昭阳”也是借典,象征旧日风光无限。“舞衣红绶带,绣鸳鸯”,描写她当时衣着艳丽、神采飞扬,生活充满希望与荣光,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欢快。这种美好记忆使人感受到她对过去的留恋与向往。然而,下一句“至今犹惹御炉香”却将思绪拉回现实,身上尚残留昔日宫中香气,香犹在而宠已逝,反衬得失宠后的清冷更加难堪。“魂梦断,愁听漏更长”,梦中已不再与君相见,现实中的她夜夜难眠,只能听着漏壶滴答,数着漫长的夜。一个“断”字将梦与现实截然分开,打破了短暂的回忆,把人拉回现实的孤独之中,写得沉痛有力。作者在下阕延续了上阕的写法,通过对照反衬,写出宫女由得宠到失宠的巨大落差,也更深入地揭示了她的忧伤和凄苦。
4. 作品点评
词人在这里通过清淡自然的意象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展现出宫女生活的凄凉景况和内心的忧愁与寂寞。
# 两调之首句,非特相应,且音节入古。
不详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唐·元结《舂陵行》
下一篇: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