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驿
mè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jūn
mèng
lái
qiān
yōu
hún
èr
nián
wàng
píng
shēng
xíng
zuò
chù
hòu
táng
jiē
xià
zhú
cóng
qián

译文

我进入你在旅途中所做的梦境,跨越了千里之遥来到你的梦里,我的思念如幽魂般被隔绝,转眼已将近两年。不要忘记我们过去一生中一起行走、坐卧的地方,后堂台阶下面竹子丛生的地方前面。

逐句剖析

"入君旅梦来千里":我进入你在旅途中所做的梦境,跨越了千里之遥来到你的梦里,

"闭我幽魂欲二年":我的思念如幽魂般被隔绝,转眼已将近两年。

"莫忘平生行坐处":不要忘记我们过去一生中一起行走、坐卧的地方,

"后堂阶下竹丛前":后堂台阶下面竹子丛生的地方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山驿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是“入君旅梦来千里,闭我幽魂欲二年”写自己的魂魄跨越千里进入对方旅梦,而自身却仿佛被幽魂封闭般已近两年。“莫忘平生行坐处,后堂阶下竹丛前。”叮嘱对方莫忘往昔常行坐的后堂阶下竹丛前,借熟悉的场景传递深切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眷恋。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能看出白居易晚年写诗关注现实、情感真诚的风格。它收在《白氏长庆集》的律诗部分,和《重寻杏园》《曲江独行》等诗一样,都是他创作中后期的作品。学界认为,诗里用“旅梦”“幽魂”这些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白居易全集》记载,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旅途中住在山间驿站时写的。白居易中晚年常常写些回忆过去的作品,这首诗就通过记述梦境,流露出他对从前生活场景的深深怀念。诗的原文是:“入君旅梦来千里,闭我幽魂欲二年。莫忘平生行坐处,后堂阶下竹丛前。”唐代的驿站传递制度很完善,驿站成了文人创作的重要场所,这一背景也为这首诗提供了实际的创作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怀旧诗。这首诗以“山驿梦”为核心,通过梦境中与远方之人的精神交汇,聚焦于羁旅中的怀旧与深情,表现了漂泊途中的孤寂,表达了对往昔生活和故人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莫忘平生行坐处”以“莫忘”的直白叮嘱直抒胸臆。没有迂回的铺垫,直接将对往昔相处场景的珍视和希望对方铭记的心愿说出口,恳切的语气里满是对过往岁月的眷恋,情感真挚而直接,不加掩饰地传递出内心深处的怀念。白描:“后堂阶下竹丛前”运用白描手法,以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具体场景:后堂的台阶下、竹丛旁边。不做任何修饰和渲染,只用最朴素的语言列出地点要素,却精准捕捉到记忆中最鲜活的日常片段,让“平生行坐处”有了清晰的画面感,平淡中蕴含着对往昔生活细节的深切怀念,于质朴中见真情。

3. 分段赏析

“入君旅梦来千里”开篇以“旅梦”为切入点,写自己跨越千里,闯入对方的梦境。“入”字将无形的思念化为具象的动作,“千里”既言空间遥远,又显思念之深。此句以虚写起笔,既点出双方皆在羁旅的处境,又藏着漂泊中渴望精神相会的孤寂,为全诗奠定怀旧基调。“闭我幽魂欲二年”承接上句,以“幽魂”自喻,似说自己的思念如幽魂般被隔绝,已有近两年之久。“闭”字道尽离别后的隔绝感,“欲二年”则量化了时光的漫长,将无形的怅惘化为具体的时间,进一步强化了对往昔相聚的追忆和离别已久的沉郁之情。“莫忘平生行坐处”由虚转实,以叮嘱的口吻直抒胸臆。“莫忘”二字恳切直白,“平生行坐处”指向过往日常相处的场景,不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念寻常起居,更显情感的真挚,最珍贵的记忆,恰在平淡的朝夕相伴中。“后堂阶下竹丛前”紧承上句,将“行坐处”具体化为“后堂阶下竹丛前”这一清晰场景。竹丛、阶下,都是生活化的细节,却成了记忆的锚点。末句以实景收束,让思念落到实处,既呼应了“平生”的温情,又让“莫忘”的叮嘱有了具体依托,余味中满是对往昔岁月的眷恋。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没使用典故,直接抒发情感。像“莫忘”“行坐处”这些口语化的说法,延续了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语言风格。而“入”“闭”这两个动词用得很准,让诗句更有动态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施肩吾《诮山中叟》

下一篇:唐·白居易《长安送柳大东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