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伴成龙竹":在檀溪寻找古老的花朵与成龙竹,
# 花伴成龙竹:“花伴”二句:友人的家在开满鲜花和长着成龙竹之处,是护城河外的檀溪村。成龙竹:一种竹,也称龙须竹。相传费长房随壶公入山,公以竹杖与骑。至家,以竹杖投葛陂,即化为龙。花伴:一作苑半。
"池分跃马溪":池塘分开的地方有一条跃马溪。
# 跃马溪:即檀溪。即刘备马跃檀溪处。《襄阳县志》载:“汉先主(刘备)屯樊城,刘表请先主宴会,蒯越、蔡瑁因会取(谋杀)先主。先主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走渡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先主曰:‘的卢可努力’!乃一踊三丈,遂得过”。,池分:护城河。檀溪在护城河外,因此说“池分”。
"田园人不见":田园中的人不见了,
# 人:指作者所拜访之故人。
"疑向洞中栖":疑惑它们是否栖息在洞穴中。
# 洞中栖:指在山岩洞中修道。一作武陵迷。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诗人在檀溪寻找友人却未得见的情景,通过描写当地鲜花翠竹、溪水潺潺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友人可能归隐山林的猜测,以及对友人超脱尘世、高洁品性的赞赏,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此句对檀溪周边的景物展开描写,鲜花簇拥着修长如成龙般的竹子,池塘水分流形成跃马溪。通过细腻描绘,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充满自然野趣的画面,为后文寻人不遇的情节营造了氛围,同时也侧面烘托出诗人寻访时的心境。象征:“花伴成龙竹,田园人不见”中,“成龙竹”象征着美好与坚韧,在中国文化里,竹子常代表有气节、坚韧不拔,与花相伴更显美好,暗示故人品性如竹般美好坚贞;“田园”象征宁静、自然与纯真,是远离喧嚣之地,代表质朴悠闲生活状态,暗示故人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志趣。
3. 分段赏析
首句:诗的开篇,诗人在檀溪中寻找着古老的花朵和成龙竹,点明地点与行为,借对特定事物的寻找,暗示诗人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溯。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简洁地交代事件,却蕴含深厚情感。次句:接着,诗人描述了池塘分开的地方有一条跃马溪,从景物形象角度,生动勾勒出跃马溪奔放流淌的画面。在表达技巧方面,借跃马溪的动态景象,抒发时间流逝、生活变迁之感。语言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致描绘,展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特点,虽未直接言情,情感却在景中自然流露。第三句:“田园中的人已经不见了”,从内容主题上,直接点明寻人不遇的事实,引发诗人内心的困惑。在表达技巧上,田园这一意象常代表宁静、纯真,此时人去园空,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语言简洁直白,却有力地传达出失落之情。尾句:诗人疑惑地认为这些人或许已经隐居在洞穴中,从内容主题看,这是诗人对故人去向的猜测,体现出对友谊失落的怅惘。从表达技巧讲,以虚写故人可能的隐居生活,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语言上,虽平实无奇,但饱含对友人的牵挂与探寻之意。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以寻觅为线,借古老花朵与成龙竹等自然景物,运用比喻,将诗人对往昔友谊的眷恋以及对现实变迁的喟叹婉转道来。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尽显孟浩然质朴自然又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其情感的起伏。
上一篇: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下一篇:唐·白居易《重到城七绝句·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