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ǎo
yǎn
huā
qián
àn
chūn
hòu
hán
jiù
shī
duō
wàng
què
xīn
jiǔ
qiě
cháng
kàn
zhuō
dìng
shēn
wěn
yōng
yīng
chèn
bàn
nán
jiàn
xiāo
míng
xiǎng
mèng
dào
cháng
ān

译文

年老后眼睛昏花,在眼前也看不清东西,春天的衣裳,经雨后还带着寒意。旧作的诗篇大多已经忘记,新酿的酒姑且拿来品尝看看。生性笨拙反而能让自身安稳,疏懒应当是难以迎合同伴的原因。追逐名利的想法渐渐消散,无梦没有到过长安。

逐句剖析

"老眼花前暗":年老后眼睛昏花,在眼前也看不清东西,

"春衣雨后寒":春天的衣裳,经雨后还带着寒意。

"旧诗多忘却":旧作的诗篇大多已经忘记,

"新酒且尝看":新酿的酒姑且拿来品尝看看。

"拙定于身稳":生性笨拙反而能让自身安稳,

"慵应趁伴难":疏懒应当是难以迎合同伴的原因。

"渐销名利想":追逐名利的想法渐渐消散,

"无梦到长安":无梦没有到过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自身暮年生活与心境展开,首联描绘老眼昏花、春衣雨寒的身体与生活状态;颔联写旧诗忘却、新酒浅尝的闲适;颈联表明拙于世故身安稳、慵于应酬伴难寻的处世态度;尾联点明渐消名利之想、无梦到长安的隐逸情怀。全诗情感真挚,生动展现暮年诗人淡泊名利、安于闲适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老眼花前暗,春衣雨后寒”,诗人开篇便以直白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暮年的身体状况。老眼在花前已看不清缤纷色彩,春衣在雨后透着丝丝寒意,两个场景,将岁月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清晰呈现,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诗人衰老带来的无奈与凄凉,为全诗奠定了略带伤感的基调。颔联“旧诗多忘却,新酒且尝看”,笔锋一转,从身体过渡到生活。往昔的诗作大多已忘却,这不仅是记忆的衰退,更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繁华与功名的淡忘。而新酿的酒,不妨浅尝一番,体现出诗人在暮年生活中,以一种闲适、随意的态度面对当下,享受当下的每一刻。颈联“拙定于身稳,慵应趁伴难”,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处世哲学。“拙”并非愚笨,而是一种不善于迎合世俗的质朴,正因如此,诗人觉得自身安稳。“慵”体现出一种慵懒、闲适,不想勉强自己去迎合他人、寻找伴侣,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高与自在。尾联“渐销名利想,无梦到长安”,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心中的名利之念逐渐消散,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象征着功名利禄。诗人已彻底放下对名利的追求,真正达到了超脱尘世、隐逸闲适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偶宴有怀》

下一篇:唐·皮日休《春夕酒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