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wēi
z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bìn
máo
jué
bái
sān
sān
shì
chéng
bǎi
kān
gòng
shèng
shí
què
xià
tóng
jiē
chú
zài
jiāng
nán
jiā
shān
quán
shí
xún
cháng
shì
fēng
ān
lǎo
xiào
jūn
xiān
tuì
退
míng
nián
bàn
bǎi
yòu
jiā
sān

译文

我的鬓毛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白而细长,想起我至今一事无成,真觉不堪。一起珍惜昌盛的时候辞去官职,一同嗟叹我们在江南过除夕。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年老的军官适合辞官了,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五十三岁了。

逐句剖析

"鬓毛不觉白毵毵":我的鬓毛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白而细长,

# 白毵毵:形容白而细长。

"一事无成百不堪":想起我至今一事无成,真觉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一起珍惜昌盛的时候辞去官职,

# 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一般借指朝廷。

"同嗟除夜在江南":一同嗟叹我们在江南过除夕。

"家山泉石寻常忆":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

"世路风波子细谙":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谙:熟悉,精通。

"老校于君合先退":年老的军官适合辞官了,

# 老校:称年老或任职已久的下级军官。

"明年半百又加三":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五十三岁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夜寄微之》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直写白居易无奈于自己年华已经逝去和叹息自身碌碌无为。颔联忆往昔辉煌岁月,而今却身处江南郁郁不得志,表达出对过往之怀念和对现状之感慨。颈联又开始怀念家乡的自然风光,从中体会感悟人生道路的真谛。尾联以自嘲的口吻,道出自己已至高年岁,应先于友人退隐。这首律诗平白的语言中透露着诚挚的深厚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事业未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漫漫岁月的坦然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白居易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感叹自己如今年岁已高却一事无成,怀念昔日与友人的峥嵘岁月以及思念家乡。全诗的语言质朴平白,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自己碌碌无为、官场失意的落寞,以及接受未来漫长岁月淡然。

2. 写作手法

象征:“家山泉石”象征着纯净自然,“世路风波”象征污浊官场,暗含作者的归隐诉求。

3. 分段赏析

《除夜寄微之》首联写自己白发苍苍、年岁已高却一事无成,表达诗人内心对年华易逝的无奈和碌碌无为的失落,基调悲凉。颔联“共惜”“同嗟”的平行句式,既是对往昔政治理想的追忆,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喟叹。颈联虚实结合,虚写“家山泉石”,实写“世路风波”,两者结合写出诗人内心归隐的向往但又要面对险恶朝堂的无奈。尾联自称“老校”,以军旅下层官职自喻 ,表面是退隐的无奈,实则暗含对元稹的委婉规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中《春云》

下一篇:唐·陈凝《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