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颜如花命如叶":我的容颜像鲜花一样娇美,可命运却像树叶般飘零,
"嫁得良人伤远别":好不容易嫁给了如意郎君,却又因他远行而伤心离别。
"别来独自守空闺":自从他走后,我独自一人守在空荡荡的闺房中,
# 空闺:即空房。闺,女子卧室。
"夜夜焚香拜明月":每个夜晚都点燃香火,虔诚地对着明月祈祷。
"月缺重圆会有期":月亮残缺后重新变圆总会有期限,
"人生何得久别离":可人生为何要经历这么久的分离呢。
"愿将身托蟾蜍影":真希望能将自己的身心寄托在月光里,
# 蟾蜍影:指月光。古时民间传说月中有蟾蜍,以后人们常以蟾蜍作为月亮或月光的代称。
"照见良人不寐时":在我的丈夫难以入眠的时候,能够照耀着他陪伴着他。
明代大臣、诗人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故世称于少保,谥号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抚,正统末召为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其诗作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和深刻反思,风格遒劲、兴象深远。主要作品有《石灰吟》《荒村》《入塞》等。后人辑有《于忠肃集》。
1. 分段赏析
“妾颜如花命如叶,嫁得良人伤远别”两句以对比起兴。将女子如花般娇艳的容颜与如叶般漂泊的命运形成鲜明对照,“颜如花”生动展现女子容貌之美,“命如叶”则暗示其命运的无常与脆弱。“嫁得良人”本该是幸福美满,可紧接着“伤远别”三字,陡然转折,点明美好婚姻因别离而蒙上阴影,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细致描绘女子别后的生活状态。“独自守空闺”直白地写出女子独居的孤寂,一个“独”字,尽显凄凉。“夜夜焚香拜明月”,通过“夜夜”强调这种行为的频繁,“焚香”是寄托思念的仪式,“拜明月”则是希望明月能传递自己对远人思念之情,将女子内心的思念与期盼具象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的孤独与执着。“月缺重圆会有期,人生何得久别离”两句是女子的感慨与疑问。以“月缺重圆”这一自然现象为喻,点明月亮虽有缺有圆,但终会重圆,暗喻夫妻也应如此,理当相聚。“何得久别离”以反问语气,强化了女子对长久分离的不满与哀怨,表达出对团聚的强烈渴望,将女子内心的情绪进一步推向高潮。“愿将身托蟾蜍影,照见良人不寐时”是女子情感的极致表达。“蟾蜍影”代指月光,女子希望将自己的身心寄托在月光之中,在良人未眠之时,能够陪伴、照见他。此句想象奇特,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月光,深刻地展现出女子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牵挂,以及渴望跨越距离相伴左右的深情,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上一篇:明·蔡羽《引奏后即事(八首)》
下一篇:明·刘基《招隐(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