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èr

朝代:明作者:于谦浏览量:3
gōu
dēng
chuāng
xià
juǎn
zuò
lái
jiǔ
fàn
guān
háo
jié
liáng
ǒu
zhōu
fáng
gōng
dài
yuán
shǒu
hán
fàn
ōu
niè
chéng
jiǔ
xūn
zhèng
dāng
shí
gōng
míng
chuí
xiǔ
guǎng
广
mìng
hóu
féng
táng
kòng
bái
shǒu
jiàn
guān
zhú
cháng
diào
shì
chè
zhǒu
mìng
yǒu
bēn
jìng
shì
chǒu
yǎn
shū
duì
míng
yuè
qiě
jìn
bēi
zhōng
jiǔ

译文

在夜窗下点起灯火,我手抚书卷,已久坐多时。遍览古代的豪杰之士,他们的遭遇和机遇实在相差迥异。伊尹、周公以及房玄龄、杜如晦,皆是辅佐君主的得力大臣。韩琦、范仲淹与富弼、欧阳修,能将艰难转化为美好成果。他们在当时建立了伟大勋业,功名永垂不朽。而李广命运不佳难以封侯,冯唐直到白头也未得重用。那些为仕途奔波的人,遇事也常受阻碍。人的命运有缓有急,刻意钻营奔走实在可鄙。我合上书,面对明月,姑且饮尽这杯中的酒。

逐句剖析

"篝灯夜窗下":在夜窗下点起灯火,

"抚卷坐来久":我手抚书卷,已久坐多时。

"泛观古豪杰":遍览古代的豪杰之士,

"际遇良不偶":他们的遭遇和机遇实在相差迥异。

"伊周及房杜":伊尹、周公以及房玄龄、杜如晦,

"股肱戴元首":皆是辅佐君主的得力大臣。

"韩范与富欧":韩琦、范仲淹与富弼、欧阳修,

"曲蘖成醴酒":能将艰难转化为美好成果。

"勋业正当时":他们在当时建立了伟大勋业,

"功名垂弗朽":功名永垂不朽。

"李广命不侯":而李广命运不佳难以封侯,

"冯唐空白首":冯唐直到白头也未得重用。

"间关逐常调":那些为仕途奔波的人,

"遇事亦掣肘":遇事也常受阻碍。

"赋命有疾徐":人的命运有缓有急,

"奔竞适足丑":刻意钻营奔走实在可鄙。

"掩书对明月":我合上书,面对明月,

"且尽杯中酒":姑且饮尽这杯中的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题·其二》是明代于谦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围绕诗人夜读史书的感慨展开,诗人在夜窗下秉灯展卷,久思古今豪杰命运。诗中列举名臣,他们得遇明主,建立不朽功勋;又以李广难封、冯唐白首为例,感慨其命运多舛。诗人借此表达对命运不公的喟叹,也领悟到奔波钻营之丑态,应顺应天命。该诗展现于谦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质朴真挚的情感与借古抒怀的手法具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大臣、诗人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故世称于少保,谥号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抚,正统末召为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其诗作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和深刻反思,风格遒劲、兴象深远。主要作品有《石灰吟》《荒村》《入塞》等。后人辑有《于忠肃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篝灯夜窗下,抚卷坐来久。泛观古豪杰,际遇良不偶”,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读书场景。诗人在夜晚,于窗前点燃灯火,手抚书卷,久坐凝思。“篝灯夜窗下,抚卷坐来久”这两句通过对动作和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书中内容的专注与思索。“泛观古豪杰,际遇良不偶”则是诗人在遍览古籍后发出的感慨,古往今来的豪杰们,其遭遇和机遇各不相同,为后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叙述做了铺垫,引出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思考。中间八句“伊周及房杜,股肱戴元首。韩范与富欧,曲蘖成醴酒。勋业正当时,功名垂弗朽。李广命不侯,冯唐空白首”,这几句中,诗人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形成鲜明对比。“伊周及房杜,股肱戴元首”,伊尹、周公、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辅佐君主的股肱之臣,受到君主的信任与重用,得以施展才华,建立功勋。“韩范与富欧,曲蘖成醴酒”,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同样是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将艰难的局面转化为美好的成果。“勋业正当时,功名垂弗朽”高度概括了这些人的辉煌成就,他们的功绩在当时得以彰显,名声也流传千古。而“李广命不侯,冯唐空白首”则笔锋一转,李广英勇善战却难封侯爵,冯唐空有才华却直到白头也未得重用,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无奈与遗憾。诗人通过这些人物命运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命运的不公,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后四句“间关逐常调,遇事亦掣肘。赋命有疾徐,奔竞适足丑。掩书对明月,且尽杯中酒”,“间关逐常调,遇事亦掣肘”描述了那些为了追求常规的仕途晋升而奔波劳碌的人,即便如此,在做事时也常常受到阻碍,难以施展拳脚。“赋命有疾徐,奔竞适足丑”则是诗人对命运的进一步思考,认为人的命运有快有慢,刻意去钻营奔走追求功名利禄是丑陋的行为,体现出诗人淡泊名利、顺应天命的人生态度。最后“掩书对明月,且尽杯中酒”,诗人合上书本,面对明月,举杯饮酒,在这一动作中,既有对书中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也有对自身人生的一种豁达与超脱,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了悠长的回味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高棅《得郑二宣海南手札》

下一篇:明·段功《段世上颍川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