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矜妖艳色":自己夸耀自己娇艳的容貌,
# 自矜妖艳色:王昭君骄傲地相信自己出众的美貌。自矜:自负;自夸。妖艳:妖娆艳丽。妖:一作娇。
"不顾丹青人":对那些画像的人并不在意。
# 不顾丹青人:对那些画像的人并不在意。丹青: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那知粉缋能相负":哪知道绘画能辜负她,
# 负:负心。违背,背弃。,粉缋:指画像,这里指宫廷画师为皇帝挑选皇后妃子的画像。缋:一作绘。
"却使容华翻误身":反而致使美丽容颜反倒耽误了自身。
# 误身:贻误自身。,翻:反。翻过来。,容华:容貌;美丽的容颜。汉代女官名。
"上马辞君嫁骄虏":骑上马匹辞别君王去嫁给骄横的匈奴,
# 上马辞君嫁骄虏:王昭君告别皇帝,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骄虏:骄横的敌虏。
"玉颜对人啼不语":美丽的容颜对着旁人哭泣却不说话。
# 玉颜:古代涂抹铅白的脸面。【汉典】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北风雁急浮清秋":北风呼啸,大雁急切南飞,秋云飘浮,
# 北风雁急浮清秋:形容北国秋天的景象,大雁急飞,浮云飘动。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天空。秋天的清水。清:一作云。
"万里独见黄河流":行程万里只看见黄河流淌。
# 独见黄河流:千里之外只有黄河的景象可见。
"纤腰不复汉宫宠":纤细的腰肢不再享有汉宫的恩宠,
# 纤腰不复汉宫宠:王昭君在匈奴失去了在汉朝皇宫中的宠爱。纤腰:纤细的腰身。汉宫:汉朝的宫廷。
"双蛾长向胡天愁":双眉总是对着胡地的天空忧愁。
# 胡天:匈奴胡地的天空。,双蛾:指眉毛,此代指王昭君。
"琵琶弦中苦调多":琵琶弦上弹出的悲苦曲调很多,
"萧萧羌笛声相和":萧萧的羌笛声音与之应和。
# 羌笛: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形容凄清、寒冷。
"谁怜一曲传乐府":有谁怜惜这一曲被收入乐府,
# 谁怜一曲传乐府:谁能够欣赏这一曲传颂的乐府诗呢?乐府: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能使千秋伤绮罗":能让千秋万代的人为美人感伤。
# 绮罗:有文彩的薄罗纱。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指穿着绮罗的人。多为贵妇、美女之代称。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分段赏析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开篇展现王昭君自恃拥有娇艳的容貌,因而不把宫廷画师放在眼里。她万万没想到,画笔竟会辜负她的期望,本应凭借美貌获宠,结果却因画师丑化而远嫁匈奴,美貌反而误了自身命运。这几句通过心理与命运的强烈反差,为全诗奠定悲剧基调,也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感慨。“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描绘王昭君无奈上马,辞别君王,远嫁骄横匈奴的场景。她容颜美丽,此时却只能对着众人默默哭泣,一语不发。这一细节刻画,生动展现出她内心的悲痛、无奈与屈辱,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命运的悲惨。“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借景抒情,描绘出塞途中,北风呼啸,大雁匆匆南飞,秋云飘浮,漫长行程中唯有黄河奔腾不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深刻烘托出王昭君远离故土、奔赴塞外的孤独与哀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此句写王昭君到匈奴后,纤细腰肢不再能得到汉宫的宠爱,只能长久对着胡地的天空,双眉紧锁,忧愁不已。形象地刻画了她在塞外的凄凉处境与内心无尽的愁苦,强化了悲剧色彩。“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以琵琶弹奏出诸多悲苦曲调,与萧萧羌笛之声相互应和,营造出更为浓郁的哀伤氛围。诗人感慨,王昭君的哀怨之曲被采入乐府流传,使得千秋万代的人听闻后,都为她这样的美人命运而感伤。进一步深化了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这一主题。
上一篇:唐·郑畋《马嵬坡》
下一篇:唐·佚名《杂曲歌辞·浣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