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kǒng
cháo
xiè
bìng
guī
yóu
jiāng
dōng
jiān
chéng
bái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áo
diào
tóu
kěn
zhù
dōng
jiāng
hǎi
suí
yān
shī
juàn
cháng
liú
tiān
jiān
diào
gān
竿
shān
shù
shēn
shān
lóng
shé
yuǎn
chūn
hán
yīn
fēng
jǐng
péng
lái
zhī
huí
yún
chē
zhǐ
diǎn
shì
guī
shì
jūn
shēn
yǒu
xiān
shì
rén
zhī
jūn
zhǐ
liú
guì
cǎo
tóu
cài
hóu
jìng
zhě
yǒu
qīng
zhì
jiǔ
lín
qián
chú
qín
chóu
chàng
yuè
zhào
suì
kōng
zhōng
shū
nán
xún
xué
jiàn
bái
dào
wèn
xùn
jīn

译文

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爱惜巢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逐句剖析

"巢父掉头不肯住":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

# 巢父掉头不肯住:写巢父无心功名富贵。掉头,犹摇头。不肯住,此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对看。朋友们要他待在长安,他总是摇头。

"东将入海随烟雾":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诗卷长留天地间":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

# 诗卷长留天地间: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表明巢父不仅不恋宫贵,连自己的诗集也留在人间不要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巢父的诗可以长留不朽。巢父诗今不传,这句赠诗倒成了杜甫的自评。

"钓竿欲拂珊瑚树":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 钓竿欲拂珊瑚树:珊瑚树生热带深海中,原由珊瑚虫集结而成,前人不知,见其形如小树,因误以为植物。上言巢父入海,故这里用珊瑚树。珊瑚:一作三珠。

"深山大泽龙蛇远":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

# 深山大泽龙蛇远:“深山”二句:写东游的境界。上句,字面上用《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但含有比意。巢父的遁世高蹈,有似于龙蛇的远处深山大泽。下句兼点明送别是在春天。

"春寒野阴风景暮":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 春寒野阴风景暮:一作花繁草青春日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

# 蓬莱织女回云车:“蓬莱”二句:写东游时的遭遇,是幻境。蓬莱,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在东海中。织女,星名,神话中说是天帝的孙女。这里泛指仙子。蓬莱织:一作仙人玉。

"指点虚无是归路":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 是归路:一作是征路、引归路。,虚无:即《庄子》所谓“无何有之乡”。

"自是君身有仙骨":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

"世人那得知其故":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 知其故:指弃宫访道之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爱惜巢父想苦苦相留,

# 惜君只欲苦死留:“惜君”二句:这是一个转折语。代巢父点醒世人,也可看作转述巢父本人的话。苦死留,唐时方言,犹今言拼命留。这句和李白诗“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同意。但世人不知,故苦苦相留。

"富贵何如草头露":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 草头露:是说容易消灭。

"蔡侯静者意有余":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

# 蔡侯静者意有余:“蔡侯”二句:写蔡侯饯行。侯,是尊称,杜甫尝称李白为“李侯”。静者,恬静的人,谓不热衷富贵。别人要留,他却欢送,其意更深,所以说“意有余”。

"清夜置酒临前除":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 除:台阶。

"罢琴惆怅月照席":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

# 照:一作点。,罢琴:弹完了琴。酒阑琴罢,就要分别,故不免“惆怅”。唐时宴会多用妓乐,送巢父却不合适,所以只用琴。

"几岁寄我空中书":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 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把对方看作神仙,故称为空中书,杜甫是不信神仙的。

"南寻禹穴见李白":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

# 南寻禹穴见李白:“南寻”二句:要巢父见到李白时代为问好。“问讯”一词,汉代已有,唐代诗文中尤多。如韦应物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杜诗如“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并含问好意。禹穴有二,这里是指浙江绍兴县的禹穴。

"道甫问讯今何如":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杜甫为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之事,于饯行席上有感而发。诗的开篇四句讲述孔巢父离开长安前往江东;接着四句,杜甫发挥想象,勾勒出孔巢父途中情境;随后四句表明孔巢父对人生见解独到,看淡功名利禄,归隐心意坚定;末六句描述蔡侯设酒饯行场景。全诗结构严谨,句式灵活多变,借想象、叙事等手法,将对友人归隐的理解、远行的祝福与惜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意蕴悠长,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又饱含深情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朱鹤龄指出,《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年间身处京师长安时所作。当时,蔡侯为孔巢父饯行,杜甫于筵席之上创作了此诗。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明确表示:“巢父在天宝年间曾游历长安,后辞官归隐,只是史书未对此事加以记载。旧注中称巢父察觉到永王必败,故而称病还乡,杜甫作诗送行,此说法大错特错。”萧涤非经过严谨考证,确定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春天,创作地点在长安。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杜甫诗集中最早的一首七言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是一首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送别诗。围绕孔巢父因病辞官归游江东这一事件展开,诗中,杜甫以深情笔触,真切地表达了对孔巢父归隐选择的深刻理解,字里行间满是真诚的祝福之意,同时也抒发了与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在结构上,全诗布局严谨,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句式灵活多变,避免了单调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节奏感,而诗中蕴含的情感及对人生境遇、友情等多方面的感悟,让整首诗意蕴悠长,余味无穷,展现出杜甫诗歌深厚的艺术魅力与丰富内涵。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巢父掉头不肯住”用了巢父的典故,以古代隐士巢父来比孔巢父,暗示其高洁的品格和归隐的决心。“南寻禹穴见李白”中的“禹穴”也是典故,借指会稽之地,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表达更为含蓄、典雅。

3. 分段赏析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中,孔巢父心意坚定,决意离开长安,蔡侯特意设下宴席为之饯行,杜甫于席间挥笔写下此诗。诗中,杜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孔巢父的不舍之情,同时对其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给予了由衷赞扬。全诗可大致划分为四个层次。开篇四句为第一层,细致叙述了孔巢父告别长安、奔赴江东的情景。由于孔巢父东游意在遁入尘世、追寻仙道,因而这几句频繁提及神仙相关之事,为整首诗奠定了奇幻的基调。第二层是接下来的四句,杜甫凭借丰富想象,描绘出孔巢父此去途中的景象。“龙蛇山泽”勾勒出其归隐的踪迹,“春寒野阴”点明了离别的时节,“蓬莱征路”则预示着他将有志同道合之人指引前路。从“自是”开始的四句为第三层,展现出孔巢父对人生有着独特且深刻的见解。他将功名利禄视如草芥,归隐之心坚定不移。世人因不理解他的志向,才会做出苦苦挽留的举动,而“富贵如草露”的表述,更是凸显出孔巢父身上独有的仙人风骨。最后的六句构成第四层,生动描绘了蔡侯设宴为孔巢父饯别的场景。“几岁”二字颇具诙谐意味,仿佛在调侃不知孔巢父要历经多少岁月才能修成神仙。“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这两句别具匠心,杜甫托付孔巢父向李白转达问候,巧妙地点明了诗题中“兼呈李白”之意,从侧面彰显出李白与杜甫之间深厚无比的情谊。在这场饯别中,设宴的是蔡侯,满怀惆怅的是杜甫,负责传递书信问候的是孔巢父,诗的结尾将宾主各方巧妙点明,收束自然而精妙。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结构严谨缜密,句式灵活多变,意蕴深远悠长。正如谢榛所讲:“拙句不失大体,巧句不害正气,铺叙意不可尽,力不可竭,贵有变化之妙。”鉴于孔巢父此行旨在求仙访道,诗中多有缥缈虚幻之语,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由此也能明显察觉到,杜甫早期创作深受屈原文风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七字浩然,以其将隐也(首句下)。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众妙门(“深山大泽”二句下)。刘云:其迭荡创体,类自得意,故成一家言。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句法奇“巢父掉头”一句下)。“深山”句只换得一“远”字,便成妙句。《列仙传》写不出此七字(“指点虚无”句下)。将没下落人,结有下落人,妙绝。反结(“南寻禹穴”句下)。

明金圣叹《杜诗解》

# 杨慎曰:“深山”两句佳。“织女”数言近诞,故为高公所不取。周珽曰:说透归隐人心曲。真空中打扑,骨节都作龙鸣,而婉韵之致,又自朗然。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孔游江东,故“东海”、“珊瑚”、“龙蛇”、“大泽”、“蓬莱织女”皆用江东景物,而牛、女乃吾越分野也。“深山大泽”指江东,而“龙蛇远”以比巢父之隐。“野阴”、“景暮”,以比世之乱。刘须溪云:“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此不知其解,而故为浑语以欺人,往往如此。……此篇宛然游仙诗,但人能超出尘氛之外,便是仙人,非必乘鸾跨鹤也。巢父何减仙人?

明王嗣奭《杜臆》

# 似用太白体,虚景作衬(“深山大泽”四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别本止十二句,语虽简净,然少宕逸风神;不依诸家本为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下句何等瑰丽(“钓竿欲拂”句下)!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 远性风疏,逸情云上,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也。李因笃曰:《寄元逸人》得超忽之神,《送孔巢父》极狂简之致。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飘忽(“巢父掉头”句下)。李、杜多缥缈恍惚语,其原盖出于《骚》(“深山大泽”六句下)。巢父归隐学仙,故诗中多缥缈欲仙语。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起四句,作一冒。“山泽龙蛇”、虽用《左》语,实暗用老子犹龙意,见此等人定应远引也。“春阴景暮”,点缀行色。……“回车”、“指点”,仙侣导引也。“惜君苦留”,正指不知仙骨之世人。此处反笔顿住,……呈李白只一点,“今何如”者,前此赠白诗,一则曰“拾瑶草”,再则曰“就丹砂”,至此其果有得乎否也?亦非止平安套语,正与全篇赠孔意打成一片。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诗卷”七句,飘飘欲仙。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李云:此作极狂简之致。邵云:写景杳冥,迥非人境(“深山大泽”四句下)。张上若云:带处烟波无尽(末二句下)。王士禛云;李受箓于高天师,言丹砂瑶草其事何如也?正与中间“有仙骨”句照应。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起笔“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突兀可喜。下接“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一句应“不肯住”、一句应“入海”,整束有力;自此便顺流而下矣。直起不装头之诗,此最可法。收笔“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只作一点,确是“兼呈”,题中宾主分明。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吴曰:造思奇伟,句法瑰丽,光采陆离(“钓竿欲拂”句下)。吴曰:二句乃开拓之笔(“深山大泽”二句下)。吴曰:加入二句,尤觉奇幻,匪夷所思(“蓬莱织女”二句下)。吴曰:再加二句,尤为酣恣沈著,得未曾有(“惜君只欲”二句下)。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湘驿女子《题玉泉溪》

下一篇:唐·魏征《横吹曲辞·出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