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思搜诗灯下吟":为了写诗在灯下苦苦思索,
# 诗:一作思。,苦思:苦苦思索。思:一作忆。
"不眠长夜怕寒衾":因孤单而彻夜难眠。
# 寒衾:冰冷的被褥,表示孤单。
"满庭木叶愁风起":庭院里树叶随风而起,
"透幌纱窗惜月沉":透过帘幕纱窗看到月亮下沉不禁感到惋惜。
# 幌:帘幕。
"疏散未闲终遂愿":眼见人事更替时光流转,
# 未闲:不容。
"盛衰空见本来心":自已心愿始终没有实现。
# 本来心:心愿未能实现。
"幽栖莫定梧桐处":平生无处安定到处漂泊,
# 梧桐:传说凤凰栖于梧桐。比喻自己无处栖身。
"暮雀啾啾空绕林":就像麻雀黄昏时在树林间乱飞。
# 空绕:一作绕竹。,暮:黄昏。
中晚唐女冠诗人
鱼玄机(844?~868),唐代诗人。原名幼薇,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因李妻不容,于咸通中出家为女道士。鱼玄机的诗多写男女情思,属对工稳,遣词用典有新意,写男女之情真切细腻、坦率热情,也有婉曲细腻、意境雄浑阔大、恬淡悠闲之作。其诗善用意象,注重炼字以及艺术手法和叠字的使用。其诗作展现了女诗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些唐朝的社会活动,同时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以及乐观的生命精神和超越时代的爱情观念,为后世女性主义的研究作出贡献。有作品《寄李亿员外》《江行》《赋得江边柳》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借冬夜灯下苦吟、庭院木叶、纱窗月沉等景象,抒发诗人情感寂寞,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内心的凄凉彷徨。
2. 写作手法
赋:全诗以赋法叙述展开,首联叙冬夜苦吟难眠,颔联描满庭木叶、透幌月沉之景,颈联议疏散性格与盛衰哲理,尾联写暮雀绕林之态,逐联铺陈,娓娓道来,将寂寞、感慨等情绪与生活场景、思考融合,直陈心境。铺陈:按内容顺序,首联铺写冬夜孤衾难眠、灯下苦吟之态,展露寂寞;颔联铺陈满庭木叶、透幌月沉之景,渲染清冷;颈联铺述疏散性格、盛衰感慨,倾诉人生思考;尾联铺绘暮雀绕林、无枝可依之象,映射彷徨。逐联展开,层层递进,将心境与场景、思绪融合,直白呈现凄凉情绪。借景抒情:颔联借满庭飘零木叶、风起叶响之景,衬冬夜清冷;透幌见月沉,写时间漫长,以景强化寂寞。尾联借暮雀啾啾、绕林无依之景,喻自身彷徨,寄托无归宿的凄凉,让情感借景自然流露。
3. 分段赏析
首联“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寒夜漫漫,万籁俱寂,鱼玄机独对孤灯,为觅诗意苦苦思索,以白描勾勒冬夜场景。“苦思”“搜诗”,将诗人在灯下为觅诗意、反复推敲文句的执着模样呈现,尽显创作之诚;“不眠”直言长夜难眠,“怕寒衾”则借冰冷被褥,把孤单寂寞具象化,显长夜难捱的孤寂,为全诗奠定凄凉基调,含蓄传递寂寞情绪,比直陈寂寞更显韵味。颔联“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沉”,借景抒情推进寂寞氛围。冬夜庭院,木叶早已飘零堆积,风声起时,落叶瑟瑟舞动,那风声、叶声传入闺室,衬得夜愈发清冷。“透幌纱窗惜月沈”,诗人隔罗幌、纱窗望向外,见月亮缓缓下沉,这一“惜”字,藏着对时光流逝、长夜漫漫的怅惘。从庭院外景到室内视角转换,让读者仿若随诗人一同,在冬夜中感受孤寂的层层加深,体会那漫漫长夜的难捱。颈联“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由景及议,袒露心声。“疏散”言性格,随性无拘、不喜追名逐利,可这般“无意进取”,却难遂心愿,“未闲遂愿”道尽在世俗中挣扎的无奈。“盛衰”二字,将自然四季轮回与人生起伏相联,深知盛极必衰是宿命,可即便如此,仍要坚守“本来心”,不随波逐流。诗人视温庭筠为知己,将对人生的感慨、坚守的执拗,毫无保留倾诉,情真意切。尾联“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以景结情收束全篇。暮色里,梧桐树上暮雀啾啾,绕树徘徊,找不到栖息枝桠,这是诗人目之所及的实景,却也恰似她自身写照:渴望“幽栖”安定,却如暮雀般漂泊无依、寂寞彷徨。“空”字尤为沉痛,既写暮雀绕林无果的失落,也映出诗人对归宿的迷茫。与前文孤寂情绪呼应,余韵悠长,让读者在这暮雀的啾啾声里,反复品味诗人漂泊无依的凄凉心境,久久难以释怀。
4. 作品点评
《冬夜寄温飞卿》以细腻笔触绘冬夜寂寥。借铺陈之法,从孤衾难眠的苦吟,到木叶惊风、月沉纱窗的夜景渲染,再延伸至疏散本性与盛衰哲思,终以暮雀绕林收束,层层递进勾勒内心彷徨。借景抒情贯穿始终,庭叶、月沉、暮雀皆为情语,衬出无人共语的孤独,将个人境遇与自然盛衰相联,在对“本来心”的坚守与现实的矛盾中,尽显晚唐才女的精神挣扎。诗风质朴真挚,无雕琢之痕,有愁绪感慨,但不激烈,也不柔媚,就是诉说倾谈,似与挚友促膝,把寂寞、迷茫与对知己的信赖和盘托出。虽未刻意求工,却因情真意切、情境交融,让冬夜孤寒与心灵孤寂具化可感。
# 这首诗,情意缠绵,节奏疾徐缓急,富于变化,牢牢扣人心弦,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鲁斌宏《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唐·王维《春园即事》
下一篇:唐·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