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shān

朝代:唐作者:张继浏览量:1
xīn
shì
shù
jīng
bái
shēng
piàn
qīng
shān
kōng
lín
yǒu
xuě
xiāng
dài
dào
rén
huán

译文

心中藏着诸多心事,化作头上几茎白发,一生的生涯,就如那连绵的一片青山。空空的树林只有白雪还在,古老的道路上不见他人,我独自归来。

逐句剖析

"心事数茎白发":心中藏着诸多心事,化作头上几茎白发,

# 茎:指长条形的东西。

"生涯一片青山":一生的生涯,就如那连绵的一片青山。

# 青:一作春。

"空林有雪相待":空空的树林只有白雪还在,

# 林:一作山。

"古道无人独还":古老的道路上不见他人,我独自归来。

# 道:一作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山作》是唐代顾况创作的一首六言诗。一作张继诗。诗的首句仿若历经岁月沉淀,流露出一种饱经沧桑后的淡然与无奈,似是对往昔种种的轻轻叹息。次句以“一片青山”自喻,将其比作自身的生活范式或精神归所,仿佛在青山的静谧与沉稳中,寻得了心灵的栖息之地。后两句则以细腻笔触,进一步勾勒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内心境地,在孤寂的氛围中,却又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与天地自然相契合的豁达与自由,仿佛诗人已融入那广袤的天地之间,心境也随之变得辽阔无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张继(?~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约卒于大历末年。其诗多登临纪行、赠答之作,风格清远自然,不事雕琢,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诗多五言、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其意境幽远,脍炙人口。明人辑有《张祠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诗,也是一首归隐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心事藏于白发之中,将生涯寄托于青山,在空林积雪、无人古道中独自归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无奈,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心境。借白发、青山、空林雪景、无人古道等景象,写出了诗人孤独却又自在的归山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中,“一片青山”被用作比喻,喻指诗人自己的生活模式,亦象征着其心灵寄托与精神归宿。

3. 分段赏析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开篇诗人以直白的笔触,将内心的复杂情绪诉诸于白发之上,寥寥几茎白发,暗示了诸多心事,道尽人生的沧桑与无奈。而“生涯一片青山”则表明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青山紧密相连,青山象征着远离尘世喧嚣的归隐之所,体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宁静、自然的山林生活的向往。此二句从自身形象与心境出发,为后文描绘归山情景做铺垫。“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空林有雪相待”,一个“空”字,渲染出山林的寂静与空旷,积雪覆盖,更添清冷之感,仿佛山林在静静地等待诗人的归来。“古道无人独还”,古老的道路上不见行人,唯有诗人独自前行,“独”字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但这种孤独中又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自在。诗人在这空林雪景、无人古道中,完成了从尘世到山林的回归,深化了归隐这一主题,也将诗人复杂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风格典雅庄重,文辞清新华美,字句间不仅流淌着悠然的诗意,更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语短意长。

明顾麟《批点唐音》

# 笑白发则心事不知,归青山则生涯有寄,是以甘心寂寞此滨耳。岂逋翁被谪归华山而作欤!

明唐汝询《唐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下一篇:唐·李颀《古塞下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