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隐人如在":从前隐居的人好像还在这儿,
"清风亦似秋":清风也仿佛带着秋意。
"客星沉夜壑":客星沉落在深深的沟壑,
"钓石俯春流":钓鱼的石头俯视着春天的水流。
"鸟向乔枝聚":鸟儿向着高深树枝聚集,
# 乔:一作深。
"鱼依浅濑游":鱼儿在浅滩处游弋。
"古来芳饵下":自古以来在芳香的鱼饵下,
"谁是不吞钩":谁能不吞下鱼钩呢。
中唐诗人
张继(?~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约卒于大历末年。其诗多登临纪行、赠答之作,风格清远自然,不事雕琢,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诗多五言、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其意境幽远,脍炙人口。明人辑有《张祠部诗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客星沈夜壑”一句,化用严子陵“客星犯帝座”典故。典故原意:严子陵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床而卧,把脚压在刘秀肚子上,次日太史官奏称“客星犯帝座”。诗中:以“客星沈夜壑”,借典故中严子陵的“客星”身份,暗指严子陵已逝去,却留存高风亮节,彰显其不慕权贵的品格,也流露出对他的追念与推崇。
2. 分段赏析
首联“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旧隐人”点明严子陵曾经隐居于此,“如在”仿佛人还在,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却又似故人仍存的幽远氛围;“清风”“似秋”,从触觉和感觉上描绘环境,借景抒情,传达出对严子陵的缅怀之情,奠定全诗清幽基调。颔联“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客星”用典,暗示严子陵与光武帝的故事,“沈夜壑”使典故增添神秘深邃之感;“钓石俯春流”,“钓石”是严子陵垂钓之石,“俯”字赋予钓石以姿态,与“春流”动静结合,进一步烘托出历史的沧桑感与钓台的清幽。颈联“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从自然景象入手,“鸟聚”“鱼游”是动景,却又显得悠然闲适,以动衬静,借鸟鱼各得其所,表达对自在生活的向往,也暗示对严子陵隐逸生活的认同。尾联“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以问句收尾,“芳饵”象征名利,“吞钩”代表被名利诱惑,运用比喻,引发对世人追逐名利的思考,卒章显志,揭示诗歌主旨,表达对淡泊名利的期许。
上一篇:唐·韩愈《答李翊书》
下一篇:唐·胡令能《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