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祠宇空山里":春申君的祠堂矗立在空寂的山中,
"古柏阴阴石泉水":古老的柏树郁郁葱葱,石缝中泉水潺潺。
"日暮江南无主人":日暮时分的江南再无他的身影,
# 无主人:指春申君。
"弥令过客思公子":更让过往的行人怀念这位公子。
# 弥令:更加使得。
"萧条寒景傍山村":萧瑟的冬景笼罩着山村,
"寂寞谁知楚相尊":谁能想到这冷清之地曾有位尊贵的楚相。
"当时珠履三千客":当年他门下三千门客脚穿珠履,
# 珠履:缀珠的鞋子。
"赵使怀惭不敢言":连赵国使者都自惭形秽不敢多言。
中唐诗人
张继(?~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约卒于大历末年。其诗多登临纪行、赠答之作,风格清远自然,不事雕琢,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诗多五言、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其意境幽远,脍炙人口。明人辑有《张祠部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途经春申君祠堂,看到古柏森森、泉水淙淙的荒凉景象,联想到昔日这位楚国令尹门客三千的盛况,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历史人物荣衰变迁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阴阴石泉水”:开篇写祠堂的荒凉景象。春申君的祠庙孤零零地坐落在空寂的山中,只有古老的柏树投下浓荫,石缝间的泉水静静流淌。古柏与泉水衬托出祠堂的幽静,也暗示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黄昏时分的江南早已不见春申君的身影,这让路过的行人更加怀念这位昔日的楚国公子。用“无主人”三字点明春申君已逝,而“思公子”则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追念。“萧条寒景傍山村,寂寞谁知楚相尊”:冬日萧瑟的景色笼罩着山村,谁能想到这里曾有位尊贵的楚国丞相?通过眼前荒凉与昔日显赫的对比,突出历史的沧桑感。“谁知”二字带着淡淡的感慨。“当时珠履三千客,赵使怀惭不敢言”:结尾突然转入对春申君盛时的回忆。当年他门下三千门客穿着缀满珍珠的鞋子,连赵国使者都自惭形秽不敢多言。用“珠履三千”的典故与眼前冷清形成强烈反差,不言感慨而感慨自深。
上一篇:唐·钱起《蓝田溪与渔者宿》
下一篇:唐·李益《拂云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