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元化不参差":大自然运转的规律没有丝毫差错,
# 参差:不齐。,运行元化:天地运行、气候变化。
"四极中华共一时":四方极远之地与中原大地在同一时节共同迎来早春。
# 四极:四方极远的地方。
"正气才随灰律变":刚刚随着律管中灰的飞动节气发生变化,
# 变:一作“转”。,灰律:古代预测气候,把苇膜烧灰放在律管里,到某一气节,相应律管里的灰就会自行飞出。律:音律。古代有十二律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正气:指正常的气候。
"残寒便被柳条欺":残留的寒意就被柳条的萌发所驱赶。
# 柳条:一作“野梅”。,便:一作“更”。
"冰融大泽朝阳觉":大湖上的冰融化,朝阳最先察觉到,
"草绿陈根夜雨知":陈旧的草根下边,春草变绿,夜雨是最清楚不过的。
# 陈根:宿草的根。
"不信风光疾于箭":若是不相信春天的风光来得比箭还快,
# 于:一作“如”。,风光:这里作时序解。,信:一作“觉”。
"年来年去变霜髭":看看一年又一年过去,自己两鬓就添了白发。
# 霜髭:白胡须。
晚唐诗人
方干(809~886?),唐代诗人。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举进士不第,隐居于会稽镜湖。咸通至中和间,以诗著名江南,交游颇广。其诗多酬和之作,亦常抒写羁旅之思及闲适出世之想,还主张苦吟,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诗风近贾岛、姚合,气格清迥,意度闲远。在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工于律绝,清润小巧,且多警句。代表作品有《感怀》《鉴戒录》。有《玄英先生诗集》10卷传世。
1.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颔联“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从气候角度,直接点明正气随节气变化、残寒被柳条驱赶,正面展现早春气候特点,突出“早”字。侧面描写:颈联“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通过描写朝阳似乎察觉到冰融、夜雨好像知晓草绿,从侧面烘托早春的到来,进一步突出“早”的特点。拟人:“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中“觉”“知”二字,赋予朝阳、夜雨以人的生命和感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早春自然景象的变化,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自然运转的规律性。“运行元化”指的是大自然的运行和变化,“不参差”强调了这种变化的有序性和规律性。“四极中华共一时”则点明了在早春这个时节,无论是在遥远的四方极地还是在中原大地,都同时迎来了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和谐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描写了早春时节节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正气”指的是春天的气息,“灰律变”是指古人通过观察律管中灰的飞动来判断节气的变化,这里表示春天已经到来。“残寒”则指冬天残留的寒意,“柳条欺”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残寒在柳条萌发面前逐渐消退的情景,体现了早春时节气候的变化,给人一种生机初现的感觉。“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进一步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冰融大泽”描绘了大湖上的冰开始融化的景象,“朝阳觉”则借助朝阳,表现出冰融的过程是被朝阳最先察觉到的,细腻地展现了早春的变化。“草绿陈根”描写了陈旧的草根下边春草开始变绿的情景,“夜雨知”则通过夜雨,强调了春草的生长是在夜雨的滋润下悄然进行的,将早春的细微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不信风光疾于箭,年来年去变霜髭”由景入情,诗人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不信风光疾于箭”表示诗人起初不相信春天的风光来得如此之快,就像箭一样迅速。“年来年去变霜髭”则通过自身两鬓添霜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在欣赏早春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一篇:唐·白居易《思旧》
下一篇:唐·武元衡《夕次潘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