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o
fēn
xiǎo
zhuà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āng
jié
niǎo
máng
mèi
biàn
huà
yún
chén
cāng
shí
yòu
é
xiǎo
èr
zhuàn
shēng
fēn
qín
yǒu
hàn
cài
yōng
zhōng
jiàn
zuò
zhě
wén
shān
zhī
bēi
huǒ
fén
zǎo
chuán
féi
shī
zhēn
xiàn
guāng
shàng
shū
guì
shòu
yìng
fāng
tōng
shén
zāi
cài
shēng
cháo
xià
qīn
shàng
shū
hán
cáo
cài
yǒu
lín
kāi
yuán
lái
shǔ
fēn
cháo
yǎn
yǒu
èr
chéng
sān
rén
kuàng
cháo
xiǎo
zhuàn
qín
xiàng
kuài
jiàn
cháng
sēn
xiāng
xiàng
fēn
zhí
bǎi
jīn
jiāo
lóng
pán
ròu
jué
jiàng
jùn
zhāng
diān
kuā
cǎo
shū
cǎo
shū
fēi
kōng
xióng
zhuàng
shēng
liú
dàng
chéng
xiàng
zhōng
láng
zhàng
rén
xíng
dōng
féng
cháo
yuè
qiú
jīn
shuāi
lǎo
cái
cháo
cháo
nài

译文

仓颉造字留下的鸟形痕迹已模糊难辨,文字演变如同天上飘动的浮云般不定。陈仓出土的十面石鼓文又出现讹误错漏,大篆和小篆演变产生了八分书。秦朝的李斯、汉朝的蔡邕是书法大家,中间多少书家却无人知晓。峄山的碑文被野火焚烧殆尽,枣木传刻的字形臃肿失真。苦县的光和尚书法瘦硬如铁,书法以瘦硬为贵才能通达神韵。可惜李斯蔡邕已不可复见,幸有外甥李潮提笔续写传承。尚书韩择木,与骑曹蔡有邻。开元以来八分书数他们最精,李潮也兼有二人之长成为三人之一。何况他小篆直逼秦相李斯,笔势如快剑长戟森然并立。八分书一字能值百金高价,笔力如蛟龙盘屈筋骨强健。吴郡张旭自诩草书雄壮,但草书不宗古法空有其表。怎比得上李潮不随波逐流,可与丞相李斯、中郎蔡邕并列。在巴东偶遇李潮求诗,拖延月余才写成此篇。如今我年老才力衰退,李潮啊真不知拿你如何是好。

逐句剖析

"苍颉鸟迹既茫昧":仓颉造字留下的鸟形痕迹已模糊难辨,

# 茫昧:模糊不清。,苍颉:亦作“仓颉”,传说为汉字之创始者。相传他窥鸟迹而始作书契。

"字体变化如浮云":文字演变如同天上飘动的浮云般不定。

# 字体变化:指汉字由甲骨而金文,而篆隶,而真书,而行草的变化。

"陈仓石鼓又已讹":陈仓出土的十面石鼓文又出现讹误错漏,

# 讹:错误。,又:一作文。,陈仓石鼓:石鼓文刻于秦襄公(前777—前766)时期,刻石形状似鼓,共十面,文字记述秦国君的田猎,也称“猎碣”。

"大小二篆生八分":大篆和小篆演变产生了八分书。

# 八分:介于篆书、隶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小二篆:相传秦相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又称小篆,籀文称大篆。

"秦有李斯汉蔡邕":秦朝的李斯、汉朝的蔡邕是书法大家,

# 蔡邕:东汉著名书法家,善八分书。,李斯:秦丞相,善小篆。

"中间作者寂不闻":中间多少书家却无人知晓。

"峄山之碑野火焚":峄山的碑文被野火焚烧殆尽,

# 峄山之碑:指秦始皇东巡时在山东邹县峄山留下的石刻,传为李斯手笔。原石已不存,今有摹刻。峄山:山名;即邹山又名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

"枣木传刻肥失真":枣木传刻的字形臃肿失真。

# 枣木传刻:指木版雕刻。多用梨枣之类硬质木料为雕版。

"苦县光和尚骨立":苦县的光和尚书法瘦硬如铁,

# 立:一作力。,苦县光和:乃汉碑之代表作品。

"书贵瘦硬方通神":书法以瘦硬为贵才能通达神韵。

# 书:一作画。

"惜哉李蔡不复得":可惜李斯蔡邕已不可复见,

# 复:一作可。,李蔡:李斯、蔡邕。

"吾甥李潮下笔亲":幸有外甥李潮提笔续写传承。

"尚书韩择木":尚书韩择木,

# 韩择木:唐昌黎人,韩愈的叔父。上元元年四月由右散骑常侍迁礼部尚书。

"骑曹蔡有邻":与骑曹蔡有邻。

# 蔡有邻:《书史会要》称:有邻为蔡邕十八代孙,“官至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工八分书,书法劲险”。

"开元已来数八分":开元以来八分书数他们最精,

"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李潮也兼有二人之长成为三人之一。

# 奄有:遂有。

"况潮小篆逼秦相":何况他小篆直逼秦相李斯,

"快剑长戟森相向":笔势如快剑长戟森然并立。

# 快剑长戟:形容李潮小篆之瘦硬风格。

"八分一字直百金":八分书一字能值百金高价,

# 百:一作千。

"蛟龙盘拏肉屈强":笔力如蛟龙盘屈筋骨强健。

# 肉屈强:形容李潮书法如蛟龙盘拿般骨肉一体、刚柔相济,线条有可弹动的张力。,蛟龙盘拏:以形容李潮书法的盘曲飞动之势。

"吴郡张颠夸草书":吴郡张旭自诩草书雄壮,

# 张颠:唐吴郡人张旭。善草书。

"草书非古空雄壮":但草书不宗古法空有其表。

"岂如吾甥不流宕":怎比得上李潮不随波逐流,

# 流宕:用晋湛方生《诸人共讲老子诗》句意:“流宕失真宗,遂之弱丧辙。

"丞相中郎丈人行":可与丞相李斯、中郎蔡邕并列。

# 丈人:对长辈的尊称。,中郎:指蔡邕。邕曾为左中郎将。,丞相:指李斯。

"巴东逢李潮":在巴东偶遇李潮求诗,

# 巴东:指夔州。夔州属巴东。东:一作江。

"逾月求我歌":拖延月余才写成此篇。

# 逾月:时间超过一个月。

"我今衰老才力薄":如今我年老才力衰退,

# 我今衰老才力薄:言才力不足以为李潮作歌,此为结束之语。

"潮乎潮乎奈汝何":李潮啊真不知拿你如何是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李潮八分小篆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论书诗。诗中先追溯字体演变,从苍颉鸟迹到大小二篆、八分书,提及秦李斯、汉蔡邕等书家,批评《峄山碑》传刻失真,强调“书贵瘦硬方通神”。接着盛赞外甥李潮的八分和小篆,将其与韩择木、蔡有邻并列,又以张颠草书对比,突出李潮书法不流宕、近古意的特点。全诗既评点书法源流,又表达作者喜瘦硬、重骨力的美学追求,结构跌宕,论书中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此句从文字起源说起,“苍颉鸟迹”指传说中苍颉创造的文字,“茫昧”写出其久远难考。将字体变化比作“浮云”,形象地描绘出字体演变的纷繁多样、变幻莫测,总领全诗关于字体演变的论述。“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提到陈仓石鼓文字已讹误,引出大小二篆之后产生八分书,交代了八分书的由来,在字体演变的脉络中为后文介绍李潮的八分书做铺垫。“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列举秦代李斯、汉代蔡邕两位著名书家,指出中间时期书家默默无闻,突出这两位书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暗示李潮书法有追溯前贤的渊源。“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讲述《峄山碑》因野火焚毁,枣木传刻使其字体肥硕失真,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传刻对原迹的损害,为下文“书贵瘦硬”的观点做铺垫。“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以苦县老子祠碑书法“骨立”为例,直接点明“书贵瘦硬方通神”的美学观点,这是杜甫书法审美和诗歌创作的重要追求。“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惋惜李斯、蔡邕不再得见,庆幸外甥李潮下笔亲近前贤,引出对李潮书法的赞美,开启下文对李潮的具体评价。“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介绍韩择木、蔡有邻两位开元以来的八分书家,指出李潮兼有二人之长,三人并列,突出李潮在八分书领域的地位。“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进一步强调李潮小篆逼近秦相李斯,用“快剑长戟森相向”形容其小篆的刚健有力、气势森严,生动展现李潮小篆的艺术魅力。“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说李潮的八分书一字价值百金,以“蛟龙盘拏肉屈强”比喻其书法的劲健有力、富有动感,高度赞美其八分书的珍贵和独特风格。“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提及吴郡张颠擅长草书,认为草书不合古意,只有雄壮之势,为后文对比突出李潮书法的古意做铺垫。“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将李潮与张颠对比,称赞李潮书法不流荡失正,可与李斯(丞相)、蔡邕(中郎)并列,再次强调李潮书法的高古和传承。“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交代在巴东遇见李潮,李潮逾月求诗,自己以衰老才薄自谦,实则以反问句强化对李潮书法的无奈赞叹,情感真挚,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潮八分小篆歌》云:“苍颉鸟迹既茫昧……书贵瘦硬方通神。”此诗叙书之颠末,可谓详尽,后人笔力岂能到此!而《峄山碑》“枣木传刻”之语,尤为人所取信,往往引以为证。殊不知唐初欧、虞、褚、薛,字皆瘦劲,故子美有‘书贵瘦硬’之语,此非独言篆字,盖真字亦皆然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翌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耶?杜甫作《八分歌》,盛称李潮、韩择木、蔡有邻,是皆唐之诸子,而今所存者又皆唐字,则(蔡)希综、蔡琰之论安在哉?

宋官方《宣和书谱》

# “字体变化如浮云”,一语便括全篇。鸟迹变而大小篆,又变而八分,至变时草书,极矣。大小二篆与八分犹未失古意,若草书则非古矣,雄壮何足取!……瘦硬之书,未易形容,故自恨才力之薄,暗相照应,如此作结亦新。

明王嗣奭《杜臆》

# 此句中并贯注草书(“字体变化”句下)。结句美潮愈淡愈至,亦变化超脱。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论书皆中肯綮,坡老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特借作跌宕耳,非遂不许其论也。结亦瘦硬无比。

清乾隆御定《唐宋诗醇》

# 分合变化,随手灵机,不似韩欧以下,尺寸可寻。……此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首,皆须熟读,盖其章法之妙,直与史迁之文相抗矣。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篇中述朽学源流,最委悉矣。……斯、邕小篆八分为李潮本派,此属正陪,乃宾中主也。择木、有邻,时代与潮为近,贴身又人一陪。主中又请宾也。然则潮为主中主矣,而着笔反不多,惟以奄有韩、蔡,辈行斯、邕为称许:则仍用借宾定主法,觅其评书之旨,则以“肥”为宾,以“瘦硬为主”。……结以作歌“力薄”自谦,亦是“瘦硬”反面话头。……又是一样借宾定主法。韩、苏之祖。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复用草书作衬,极五花八门之致(“吴郡张颠”二句下)。尾声如歌之有乱,极尽赏叹(“我今衰老”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张云:酣恣淋漓,跌宕变化,而周规折矩,动合自然。此所以为诗圣。又云:神光离合,真乃挥霍纷纭争变化也。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江梅》

下一篇:唐·白居易《病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