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推名饮":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
#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生活中魏晋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
"清风满竹林":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 清风满竹林:典出“竹林七贤”故事。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聚集在竹林下弹琴饮酒游乐,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满,一作“坐”。
"半酣下衫袖":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
"拂拭龙唇琴":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 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荀季和(荀淑)有琴曰龙唇。”这里泛指琴。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一杯弹一曲":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
"不觉夕阳沈":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 沈:同“沉”。
"余意在山水":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
"闻之谐夙心":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 夙心:平素的志向、情趣。,谐:合。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人咏怀诗。描绘了郑五愔在饮酒半酣后拂琴弹奏的情景,突出一种清风竹林间放浪潇洒、闲适高雅的氛围,体现了郑五愔善琴好饮、豪放旷达、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同时通过诗人自身对山水的志趣追求,表达了二人志趣相投、高洁脱俗的情怀,也抒发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境界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运用“竹林七贤”中阮籍好酒的典故,以阮籍来比郑愔,暗示郑愔如阮籍般有魏晋名士风度,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烘托:“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以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侧面烘托出两人饮酒弹琴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突出了琴音的美妙以及氛围的融洽。
3. 分段赏析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诗的开篇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既是用竹林七贤的典故,同时也可能是写实,描绘出一幅高雅、清幽的饮酒场景,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了一种闲适、洒脱的氛围,暗示郑愔有着与阮籍相似的放达性情。“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这是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郑愔的形象。写他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准备开始鼓琴。这里的“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非常名贵,同时“半酣”和“下衫袖”的动作,进一步表现出郑愔的豪放旷达,不拘小节。“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此句描写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的情景。“一杯弹一曲”,展现出郑愔边饮边弹的潇洒气派,而“不觉夕阳沉”则表现出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以至于光阴流逝,浑然不觉。连善琴的孟浩然也陶醉其中,足见郑愔琴艺的精妙。“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最后两句说明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了孟浩然的共鸣。孟浩然表示自己志在山水,而郑愔的琴音也传达出对山水的意趣,二人志趣相投。诗人借用伯牙子期的故事,强调了他们思想上的契合,也表明自己喜爱山水、不愿仕进的人生追求,从而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诗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不仅是写郑愔的善琴好饮、放浪潇洒,更通过对其琴音的共鸣,展现出两人共同的高洁志趣和精神境界。
4. 作品点评
孟浩然在《听郑五愔弹琴》中,凭借对听琴过程的精妙描写,成功勾勒出郑愔这一善琴好饮、放浪潇洒且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中以“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传神细节,将郑愔的豪放旷达展露无遗。同时,巧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等意象,全方位烘托出其高洁品性。结尾处,诗人借自身对山水的高尚追求,巧妙映衬出郑五愔的内心境界,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整首诗围绕弹琴展开,却在字里行间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尽显其高超的人物塑造与意境营造功力。
# 朴而不俚,风韵尚存。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钟云:唐人琴诗每深妙,此诗妙处似又不在深,难言难言!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只说听琴,而赞叹弹琴只于结意略见,便省无限气力。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上一篇:唐·杨志坚《送妻》
下一篇:唐·李白《襄阳曲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