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zhèng
yīn
tán
qí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ruǎn
tuī
míng
yǐn
qīng
fēng
mǎn
zhú
lín
bàn
hān
xià
shān
xiù
shì
lóng
chún
qín
bēi
tán
jué
yáng
chén
zài
shān
shuǐ
wén
zhī
xié
xīn

译文

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逐句剖析

"阮籍推名饮":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

#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生活中魏晋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

"清风满竹林":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 清风满竹林:典出“竹林七贤”故事。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聚集在竹林下弹琴饮酒游乐,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满,一作“坐”。

"半酣下衫袖":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

"拂拭龙唇琴":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 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荀季和(荀淑)有琴曰龙唇。”这里泛指琴。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一杯弹一曲":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

"不觉夕阳沈":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 沈:同“沉”。

"余意在山水":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

"闻之谐夙心":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 夙心:平素的志向、情趣。,谐: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郑五愔弹琴》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借阮籍饮酒弹琴的典故,描绘了郑五愔在竹林中半酣拂琴、一杯弹一曲的场景,直至夕阳西沉,展现了弹琴者的洒脱与投入。诗人通过“阮籍推名饮”的用典,以及“清风”“夕阳”等景物烘托,营造出清雅的氛围。诗歌语言简洁自然,表达技巧上运用典故和景物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既表现了对弹琴者技艺的欣赏,又借“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传达出自己对山水之趣的向往,以及与琴声所蕴含意趣相契合的喜悦之情。全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孟浩然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唐诗纪事》记载,郑愔字文靖,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时遭诛杀,而此时孟浩然年仅二十余岁。由此可推断,这首诗应创作于孟浩然的早期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人咏怀诗。描绘了郑五愔在饮酒半酣后拂琴弹奏的情景,突出一种清风竹林间放浪潇洒、闲适高雅的氛围,体现了郑五愔善琴好饮、豪放旷达、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同时通过诗人自身对山水的志趣追求,表达了二人志趣相投、高洁脱俗的情怀,也抒发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境界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运用“竹林七贤”中阮籍好酒的典故,以阮籍来比郑愔,暗示郑愔如阮籍般有魏晋名士风度,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烘托:“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以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侧面烘托出两人饮酒弹琴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突出了琴音的美妙以及氛围的融洽。

3. 分段赏析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诗的开篇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既是用竹林七贤的典故,同时也可能是写实,描绘出一幅高雅、清幽的饮酒场景,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了一种闲适、洒脱的氛围,暗示郑愔有着与阮籍相似的放达性情。“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这是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郑愔的形象。写他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准备开始鼓琴。这里的“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非常名贵,同时“半酣”和“下衫袖”的动作,进一步表现出郑愔的豪放旷达,不拘小节。“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此句描写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的情景。“一杯弹一曲”,展现出郑愔边饮边弹的潇洒气派,而“不觉夕阳沉”则表现出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以至于光阴流逝,浑然不觉。连善琴的孟浩然也陶醉其中,足见郑愔琴艺的精妙。“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最后两句说明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了孟浩然的共鸣。孟浩然表示自己志在山水,而郑愔的琴音也传达出对山水的意趣,二人志趣相投。诗人借用伯牙子期的故事,强调了他们思想上的契合,也表明自己喜爱山水、不愿仕进的人生追求,从而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诗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不仅是写郑愔的善琴好饮、放浪潇洒,更通过对其琴音的共鸣,展现出两人共同的高洁志趣和精神境界。

4. 作品点评

孟浩然在《听郑五愔弹琴》中,凭借对听琴过程的精妙描写,成功勾勒出郑愔这一善琴好饮、放浪潇洒且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中以“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传神细节,将郑愔的豪放旷达展露无遗。同时,巧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等意象,全方位烘托出其高洁品性。结尾处,诗人借自身对山水的高尚追求,巧妙映衬出郑五愔的内心境界,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整首诗围绕弹琴展开,却在字里行间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尽显其高超的人物塑造与意境营造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朴而不俚,风韵尚存。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钟云:唐人琴诗每深妙,此诗妙处似又不在深,难言难言!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只说听琴,而赞叹弹琴只于结意略见,便省无限气力。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志坚《送妻》

下一篇:唐·李白《襄阳曲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