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nián
zuò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xiāng
xīn
xīn
suì
qiè
tiān
pàn
shān
rán
lǎo
zhì
rén
xià
chūn
guī
zài
xiān
lǐng
yuán
tóng
dàn
jiāng
liǔ
gòng
fēng
yān
cháng
shā
cóng
jīn
yòu
nián

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逐句剖析

"乡心新岁切":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

"天畔独潸然":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 潸然:流泪的样子。,天畔:天边,指潘州南巴,即今广东茂名。

"老至居人下":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

# 居人下:指官人,处于人家下面。

"春归在客先":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 春归在客先: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客:诗人自指。

"岭猿同旦暮":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

# 岭:指五岭。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江柳共风烟":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已似长沙傅":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

# 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从今又几年":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年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被贬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一说宋之问所作。诗中抒发无限离愁与失意悲愤,首联直抒新年思乡之情;颔联借春景叹自身漂泊,春归人未归;颈联即景抒孤境悲愁;尾联以贾谊自比,倾吐贬谪愤懑。全诗抒情为主、写景为辅,意境深远,用词精当,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刘长卿被贬南巴尉后的新年感怀之作。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他在苏州长洲尉任上,因行事刚直、为政严苛,使得纲纪有序、吏风整肃,却也因“迹傲”“政峻”,遭小人诽谤,被从长洲尉贬至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据《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记载,臧仓之类的小人借机搬弄是非,致使他蒙冤受屈。直至乾元二年(759年),也就是迁至潘州的次年新年,刘长卿满怀愤懑与愁绪,挥笔写下此诗,抒发内心的委屈与对前途的迷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感怀诗。新春时,诗人首联直抒新年思乡哀愁;颔联借春景反衬自身漂泊、春归我先的落寞;颈联即景生情,展现异乡孤境下的凄凉;末联以贾谊自比,抒发被贬郁愤。全诗重抒情,借景烘托,意境深远、用词精当,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2. 写作手法

反复:“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与“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前后呼应,反复强调身处异乡的孤寂与被贬谪的哀怨。首联开篇即点明新年思乡情切,泪洒天畔;尾联以贾谊自比,再次倾诉流落异地、归期难测的愁苦,一唱三叹,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戚始终萦绕不散,思乡与仕途失意的情绪如同主旋律,反复奏响,直击人心。寓情于景:“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表面写年华老去却屈居人下,新春已至自己仍滞留异乡,先于自己回归的春天似在嘲笑诗人的落魄。诗人未直白宣泄悲愤,而是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之感融入暮年迟暮、春景早临的景象对比中,让读者从景里品出诗人的苦涩,体会到岁月与机遇双重抛弃下的无奈。用典:“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借贾谊之才高遭妒、被贬长沙太傅的故事,类比自身因得罪权贵、蒙冤被贬的遭遇。以古喻今,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不公命运的控诉,又借贾谊的身世为自己的处境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使读者更易理解诗人心中的愤懑与不甘。情景交融:全诗处处情景交融,“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春佳节的热闹氛围与诗人独自在天涯海角潸然落泪的孤寂画面相互碰撞,将思乡情在特定节日背景下渲染得愈发浓烈。颈联的景与情,荒山水乡的猿啼、风烟笼罩的江柳,和诗人的思乡、哀怨之情水乳交融,分不清何处是景、何处是情,达到了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3. 分段赏析

首联“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开篇直捣人心。新春佳节,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远在异乡,与亲人遥隔千里。此时,他人的欢声笑语更衬出自身孤寂,思乡之情在新年氛围烘托下愈发浓烈,悲戚之泪潸然而下。实则这泪水非独此刻涌起,早在贬谪途中,仕途坎坷、委屈难申,就已让伤心泪常伴其身,如“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所流露,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愁绪尽显,奠定全诗伤感基调。颔联“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承首联愁绪,进一步深化情感内涵。诗人化用前人诗意,巧妙融入仕宦身世之感,在前人单纯思乡之上,拓展出人生境遇的喟叹。年华老去,却遭贬谪屈居人下;新年伊始,大地春回,自己却滞留荒僻炎南,升迁无望,只能眼看春景先于自己回归,大有被时光、被仕途抛弃之感。笔锋圆熟,用词精当,“老至”承接首联“独潸然”的落寞,“春归”呼应“新岁切”的盼归,脉络清晰,将悲愤郁积于心、难以释怀的心境袒露无遗,足见诗人的笔力深厚。颈联“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笔触由情转景,描绘出天畔荒山水乡的独特节序风光。猿啼,这一饱含哀伤的诗歌意象贯穿古今,“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早已为其注入怨苦之情,诗人久仕南方,深谙猿啼之悲,诗中多有“梦寐猿啼吟”等句,此处“同旦暮”更强化效果,日夜时时听闻,仿若声声催泪,让“乡心切”具象化,动人心弦。再看江柳,本应生机盎然,此刻却在风烟笼罩下,不但未予诗人希望,反而如愁雾蒙心,使新岁元日的惆怅愈发浓重,别具一番苦涩滋味。尾联“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以贾谊典故作结,恰似画龙点睛。贾谊才华横溢、志在匡国,却遭权贵谗毁,被贬长沙太傅,诗人与之境遇相仿,同样因功蒙冤,被外放荒僻之地,心中怏怏。“已似”二字,满是同病相怜之感;“从今又几年”则吐露对未来的忧虑,不知滞留此地还要多久,遥望长安,归心似箭却步履踌躇,诗人那落寞徘徊、长吁短叹的身影仿佛跃然纸上,将全诗的思乡与身世悲愤之情推向高潮,余韵悠长,令人对诗人的遭遇感慨万千。

4. 作品点评

全诗情感哀伤深切,颔联表意恳切,直击人心,首联与尾联相互呼应,反复抒发深沉的慨叹。唯有颈联以景衬情,景致描绘淡雅绵密,虽不明艳夺目,却饱含悱恻情思。整体结构深沉蕴藉,有着如卢文昭所言“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的独特韵味。从诗歌风骨来讲,此诗具备大历年间诗作的典型特征,流露出诗风由盛转衰的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费无限思索乃得之,否则有感而自得。

元方回《瀛奎律髓》

# 三、四隽甚,语何其炼!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刘长卿体物情深,工于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黄叶减余年”,的是庾信、王褒语气。“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春归”句何减薛道衡《人日思归》语!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 句句从“切”字说出,便觉沉著,五、六以“同”、“共”二字形容出“独”字来,甚妙。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

# 巧句。别于盛唐,正在此(“春归”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发句上句出“新岁”二字点题面,冠以“乡心”二字,题意亦已点明。下句承上句写足,题面、题意俱到。颔联上句承发句下句,以写其不得志。下句承发句上句,以写其不得归。颈联写景兼写情,所谓情景兼到者。落句上句点在南巴,下句归到新岁,词尽而意不尽,言从今兹新岁起,不知还有若干年在此也,与上“乡心”二字亦有回应之意。通首尤以颔联下句为得神。(品)凄丽。

唐皎然《诗式》

# 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即如此篇,工力悉敌,自是不可及。

宋周弼《碛砂唐诗》

# 纪昀:三四乃初唐之晚唐,似从薛道衡《人日思归》诗化出。三、四二句,渐以心思相胜,非复从前堆垛之习矣。妙于巧密而浑成,故为大雅。许印芳:三、四细炼,初唐无此巧密。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下一篇:唐·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