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泊起秋色":长长的船泊处,呈现出一片秋色,
"空江涵霁晖":空阔的大江上,满是水气和雾光。
"暮霞千万状":夜暮下,云霞变幻多姿,呈现出千万种形状,
"宾鸿次第飞":天空上,南归的鸿雁,排成“一”字依次飞行。
# 宾鸿:即鸿雁。
"古戍见旗迥":远远地看见,古老的戍所上插着旗帜,
"荒村闻犬稀":隐约地又听见,野外的村落,传来几声犬吠。
"轲峨艑上客":高大船只上的客人,
# 轲峨艑:大船。艑:船。轲:一作岢。
"劝酒夜相依":相互劝着酒,一起度过寂静的秋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也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长泊、空江、暮霞、宾鸿、旧垒、荒村等意象,营造出大气磅礴又沉郁稳重的晚泊秋江图,表达了诗人被贬途中内心的孤寂、悲凉、失意以及仕途不顺的愁苦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描绘长泊处的秋色和空江的霁晖,借秋江空阔迷蒙之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描绘了绚烂的云霞和有序飞行的鸿雁这一美好秋景,与诗人贬谪落魄、归家不得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3. 分段赏析
首联“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纯然写景,“长泊”“秋色”点明时间地点,“空”字用得极妙,既描绘出江面雨后空阔迷蒙之景,又道出诗人内心的空虚孤寂,营造出秋水长空一色、人在天地间渺小的意境,羁愁也从长年漂泊而起。颔联“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描绘暮色中云霞变幻多姿、鸿雁依次飞行的美丽秋景,以乐景反衬哀情,云霞绚烂与诗人贬谪落魄、鸿雁归乡与诗人归家不得形成巨大反差,使诗人的孤寂之情愈发凸显。颈联“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通过古戍、荒村等荒凉意象,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失意。尾联“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劝酒”将前面的静景写活,在阔大的江面上,旅人借劝酒面对前路坎坷,而诗人连对饮之人都无,更添孤寂,至此,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挨的愁苦完全呈现。整首诗采用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镜头逐步拉近,直击心灵。
4. 作品点评
《秋江晚泊》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写景抒情诗。其写作特色鲜明,诗人运用借景抒情、反衬、由远及近等手法,将被贬途中的孤寂、悲凉、失意之情融入秋江晚景之中。“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中的“空”字,炼字精妙,一语双关。全诗无一字言愁,却处处言愁,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中虽无传世名句,但整体大气磅礴又沉郁稳重,勾勒出的晚泊秋江图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是写景抒情诗中的绝妙佳作,展现了刘禹锡诗歌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下一篇:唐·卢纶《山中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