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guī
shí
mén
jiù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3
shān
gāo
yuè
shuǐ
qīng
shǒu
yán
shāng
bié
qíng
jiāng
jūn
guà
fān
hún
sàn
yān
jiāo
shù
xīn
chàng
shuí
néng
lùn
yǒu
kuì
dāo
chéng
guó
shì
ēn
yún
gòng
qīng
sān
yuè
jiǔ
suì
shí
tóng
jiàn
hóu
mén
xiàn
jūn
shū
cháng
mǎn
àn
hán
dān
zhào
bái
xiá
làn
cháng
xué
dào
qióng
míng
quán
mèng
zhōng
wǎng
wǎng
yóu
xiān
shān
dāng
tuō
xiè
shí
zhōng
bié
yǒu
yuè
tiān
yǎng
rén
jiān
diāo
xiǔ
zhōng
fēng
yún
zài
xuān
yǒu
bié
chóu
kuī
chuāng
guī
lái
xiào
hóng
shǒu
yǐn
yǐn
shān
táo
gōng
liàn
jiān
níng
shén
dēng
pān
tián
rán
dàn
jué
xīn
xián
shù
rén
zhī
jiǎ
zi
zuó
yóu
dài
bīng
shuāng
yán
suī
suì
gǎi
jīn
liǎo
rán
shī
suǒ
zài
bié
jūn
dào
jìn
huān
xuán
zhī
yáo
xiāng
dài
shí
mén
liú
shuǐ
biàn
táo
huā
céng
dào
qín
rén
jiā
zhī
chù
shǐ
jiù
zhōng
réng
jiàn
fán
sāng
xiāo
rán
yuǎn
shì
shì
jiān
zhuāng
luán
jià
yòu
yuǎn
cháng
cóng
guì
yóu
láo
shēng
wàn
jīn
chǎn
jūn
cháng
xiāng
yún
yóu
sàn
cóng
zhī
chàng
bié
xīn
xiàng
chūn
fēng
yáng
liǔ

译文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是难以抑制别离时的伤情。就要告别您扬帆而去,离魂正萦绕着春郊的树丛。此时我心中的郁结有谁知晓呢,真是有愧于当初承受您对我以国士相待的恩情。为赏春我们一起在春城三月畅饮,每当迎接节候,我们一起接受王公贵族的宴请。我常常羡慕您案上摆满素帛道书,那上面的朱字与素帛就像云霞在空中相映。我也曾为学道而钻研道经与学仙,往往梦中都在仙山上游行。总盼着有一天会得道解脱而玉,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仙境。人生本来短暂,如花一样易于凋零,又如同这窗前钟山上的白云,飘忽聚散不定。前次伤别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访仙学道,归来时我兴奋地对您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隐居寺,隐居山,那里曾留下陶公当年炼丹修行的踪影。当初我诚心诚意地攀登在那里,顿时觉得心旷神抬,恬然清静。那里一些人己长寿得说不清自己的年龄,一个个肌肤如冰雪,还带着处子的面容。自从我离开那里,一年年的发生了变化,但今天我还是能够将那一木一石辨清。莫要悲伤今天的相别不能尽欢,我预料那里自有诗酒为东的朋友对我远接高迎。石门就像《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那样,到处是溪水绕着桃花,我要访问的人家也是不知有汉,有唐,更不知世间的情景。不知从那里弄来的鸡肉、猪羊招待我,人家周围是一片片桑麻丛生。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世外,有时又骑弯驾鹤,不知道他们的游踪。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何必整天和那些权贵们打交道呢,费心巨力,即使能聚万贯家产也是徒劳无用。告别您,长相思,往日的欢聚就像云散雨停。要想知道我在此别离时心情有多悲伤,您可以看看那傍晚的杨柳在春风中依依舞动的情景。

逐句剖析

"吴山高":吴山高,

"越水清":越水清,

"握手无言伤别情":握手无言是难以抑制别离时的伤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就要告别您扬帆而去,

"离魂不散烟郊树":离魂正萦绕着春郊的树丛。

"此心郁怅谁能论":此时我心中的郁结有谁知晓呢,

"有愧叨承国士恩":真是有愧于当初承受您对我以国士相待的恩情。

# 国士:国家的栋梁之材。,叨承:自谦之辞。言不当承受而承受。

"云物共倾三月酒":为赏春我们一起在春城三月畅饮,

# 云物:景物。

"岁时同饯五侯门":每当迎接节候,我们一起接受王公贵族的宴请。

# 五侯:汉平二年,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世称五侯。见《汉书·元后传》。此泛指达官贵人。,岁时:节候。

"羡君素书尝满案":我常常羡慕您案上摆满素帛道书,

# 素书:古时以白绢写书,故称素书。

"含丹照白霞色烂":那上面的朱字与素帛就像云霞在空中相映。

# 含丹照白霞色烂:王琦注:“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

"余尝学道穷冥筌":我也曾为学道而钻研道经与学仙,

# 穷冥筌:探索成仙得道的奥妙和绝窍。冥筌:指道家之理与迹。

"梦中往往游仙山":往往梦中都在仙山上游行。

"何当脱屣谢时去":总盼着有一天会得道解脱而玉,

# 脱屣:喻轻易抛弃一切,即抛弃尘俗的牵挂,就像脱去鞋子一样,不值得留恋。屣:鞋。

"壶中别有日月天":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仙境。

# 壶中别有日月天:壶中日月天,即壶天,道家所说的仙境。《神仙传》卷五载,壶公卖药于汝南,常悬一壶,夜则跳入壶中,中有“仙宫世界,楼观五色,重门阁道。”

"俛仰人间易凋朽":人生本来短暂,如花一样易于凋零,

# 俛仰:同“俯仰”。

"钟峰五云在轩牖":又如同这窗前钟山上的白云,飘忽聚散不定。

"惜别愁窥玉女窗":前次伤别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访仙学道,

# 玉女窗:嵩山峰顶上的一处名胜风景,此处代指嵩山。传说汉武帝曾在窗中窥见天上玉女。

"归来笑把洪崖手":归来时我兴奋地对您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

# 洪崖:仙人名。

"隐居寺":隐居寺,

"隐居山":隐居山,

# 隐居山:《因话录》:“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

"陶公炼液栖其间":那里曾留下陶公当年炼丹修行的踪影。

# 陶公:即南朝人陶弘景,曾隐居茅山(一说横望山),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史》有传。

"凝神闭气昔登攀":当初我诚心诚意地攀登在那里,

"恬然但觉心绪闲":顿时觉得心旷神抬,恬然清静。

"数人不知几甲子":那里一些人己长寿得说不清自己的年龄,

# 甲子:古以干支纪年,六十年为一甲子。

"昨夜犹带冰霜颜":一个个肌肤如冰雪,还带着处子的面容。

# 夜:一作“来”。冰霜颜:仙人之貌。

"我离虽则岁物改":自从我离开那里,一年年的发生了变化,

# 岁物:四季景物。

"如今了然失所在":但今天我还是能够将那一木一石辨清。

# 失:王琦本作“识”。

"别君莫道不尽欢":莫要悲伤今天的相别不能尽欢,

"悬知乐客遥相待":我预料那里自有诗酒为东的朋友对我远接高迎。

# 悬知:预知。

"石门流水遍桃花":石门就像《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那样,到处是溪水绕着桃花,

# 石门流水遍桃花:“石门”四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之事。

"我亦曾到秦人家":我要访问的人家也是不知有汉,有唐,更不知世间的情景。

"不知何处得鸡豕":不知从那里弄来的鸡肉、猪羊招待我,

"就中仍见繁桑麻":人家周围是一片片桑麻丛生。

"翛然远与世事间":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世外,

# 翛然:自然往来,无拘无束。

"装鸾驾鹤又复远":有时又骑弯驾鹤,不知道他们的游踪。

# 装鸾驾鹤:骑着鸾驾着鹤。鸾、鹤,仙人所乘。

"何必长从七贵游":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何必整天和那些权贵们打交道呢,

# 七贵:指汉时吕、霍、上官等七家贵族,后泛指权贵。

"劳生徒聚万金产":费心巨力,即使能聚万贯家产也是徒劳无用。

"挹君去":告别您,

# 挹:通“揖”,拱手行礼。

"长相思":长相思,

"云游雨散从此辞":往日的欢聚就像云散雨停。

"欲知怅别心易苦":要想知道我在此别离时心情有多悲伤,

"向暮春风杨柳丝":您可以看看那傍晚的杨柳在春风中依依舞动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下途归石门旧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以离别为引,分三段展开:首段追忆与友人元丹丘在越中、长安的交游及求道经历,次段重游旧地时对隐逸生活的眷恋与超然心境的描摹,末段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象,抒发对世俗功名的摒弃和对道家逍遥的向往。诗中“吴山高,越水清”的苍茫开篇与“壶中别有日月天”的奇幻想象交织,既展现李白豪放不羁的诗风,又暗含对现实境遇的疏离感。郭沫若评此诗为李白“向市侩社会诀别”的觉醒之作,认为其融合道家哲思与生命感悟,标志着诗人从追求功名到精神解脱的蜕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下途归石门旧居》是李白晚年诗作中的独特篇章,其创作时间、地点及赠别对象尚无定论,但诗中交织的离别情、道家志与人生叹,深刻展现了李白从“济世”到“超脱”的心路历程。无论将其视为诀别尘世的宣言,抑或赠友抒怀之作,均可见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精神突围,以及盛唐文人追求自由与永恒的永恒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题材与山水隐逸主题交融的诗​​。通过描绘与友人诀别的场景、回忆隐居生活的恬淡,以及抒发对世俗的疏离与超脱之志,展现了李白晚年复杂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吴山高,越水清”以简洁的地理环境描写,勾勒出茅山告别的清冷画面,通过“烟绕郊树”的朦胧景象,渲染出黯然伤别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吴山高”至“含丹照白霞色烂”开篇以“吴山高,越水清”点明离别地点在茅山(今江苏句容),此地乃道教圣地,与友人元丹丘的隐士身份相契合。“握手无言”“离魂不散”以景物烘托离愁,烟树迷蒙的郊野与诗人内心的怅惘交织,凸显深情厚谊。“云物共倾三月酒”回忆与元丹丘在长安的春日共饮,“岁时同饯五侯门”暗指二人曾出入王公显贵之宴,侧面反映李白早年仕途的短暂辉煌。“国士恩”特指元丹丘引荐李白于玉真公主,助其得玄宗赏识之事,体现李白对这份知遇之恩的珍视。“羡君素书满案”至“霞色烂”描绘元丹丘案头道书朱批如霞的景象,既赞友人修道之虔诚,亦暗含李白对道教文化的倾慕。第二段:“余尝学道穷冥筌”至“悬知乐客遥相待”“学道穷冥筌”至“壶中日月天”直抒李白对道家修行的向往。“壶中天地”典出《后汉书·费长房》,喻指仙境时空流转不同凡俗,体现李白对超然物外的渴望。“脱屣谢时”以脱鞋喻弃世俗,呼应其屡遭仕途挫折后的心理转变。“陶公炼液”以陶弘景隐居茅山炼丹的典故,暗喻元丹丘的修行境界。“冰霜颜”形容道友容颜不老,暗含对长生与精神永恒的追求。“玉女窗”“洪崖”等意象串联嵩山、茅山胜景,将自然景观与道教仙踪结合,强化隐逸生活的诗意。“悬知乐客遥相待”以豁达之语消解离愁,展现李白对友情的信任与对重逢的期待,情感层次丰富。第三段:“石门流水遍桃花”至“向暮春风杨柳丝”“石门流水遍桃花”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将石门旧居比作与世隔绝的乐土。“秦人家”“鸡豕桑麻”描绘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体现李白对淳朴社会的向往。“翛然远与世事间”呼应道家“无为”思想,强调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何必长从七贵游”直斥豪门权贵,“劳生徒聚万金产”批判追逐财富的虚妄,彰显李白傲视世俗的个性。“装鸾驾鹤”以仙家意象强化归隐决心,与开篇“离魂不散”形成情感闭环。“向暮春风杨柳丝”以景结情,杨柳依依象征离别之苦与思念绵长,意境悠远,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为李白晚年归隐情怀的集中展现,其意境空灵超逸,情感深沉跌宕。全诗以“别”为经,以“道”为纬,将离情别绪与人生哲思熔铸于山水烟霞之间,既见谪仙人的狂放不羁,亦显智者的澄明觉醒。诗中“吴山高,越水清”的起笔,以地理空间之清朗暗喻精神世界之高洁,而“握手无言”的凝滞与“离魂不散”的缥缈,形成时空交错的张力,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灵震颤的留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留别诗,题似不全。

明文学家、藏书家胡震亨《李杜诗通》

# 这不仅是对于吴筠的诀别,而是对于神仙迷信的诀别。……更可以是说对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的诀别。

现代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 篇中多用格句,太白诗(中)未可多得,最宜师法。‘将欲辞君挂帆去’二语,是太白本色。‘俯仰人间易凋朽’,亦突接硬转法也。‘我离虽则岁物改’四句,当玩其转笔之捷,真能如风扫箨。再接‘石门流水旧桃花’四句,益觉得气味浓厚,文境宽绰有馀。将到结尾,又用‘何必常从七贵游’二语一夹,可云到底不懈。选本不登此种,美不胜收也。从此问津,觉武陵仙源尚在人世。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资中筠《老生常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橹《山路木芙蓉》

下一篇:唐·刘禹锡《秋江晚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