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何所乐":人老之后还有什么快乐,
"乐在归乡国":快乐在于回归故乡。
"我归故园来":我回到故乡以来,
"九度逢寒食":已经九次遇到寒食节。
"故园在何处":故乡在哪里,
"池馆东城侧":就在东城边的池馆旁。
"四邻梨花时":四邻梨花开遍的时节,
"二月伊水色":二月的伊水波光粼粼。
"岂独好风土":故乡岂止是风土好,
"仍多旧亲戚":还有很多旧日的亲戚。
"出去恣欢游":出门可以尽情游玩,
"归来聊燕息":回来能够安心休息。
"有官供禄俸":有官职供给俸禄,
"无事劳心力":也没有什么事需要劳心费力。
"但恐优稳多":只是担心太过优渥安稳的生活,
"微躬销不得":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通过描写寒食时节,周边邻居家梨花盛开,二月的伊水呈现出独特的景色,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春日画卷,烘托出诗人归乡时愉悦的心境,也展现了故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直抒胸臆:“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直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乡风土好,还因为有众多旧亲戚。表达出在故乡能够尽情游玩,归来后又能安心休息的闲适与快乐,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白描:“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以简笔勾勒故园春景,不事雕琢而画面清新;“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以日常动作描写归乡生活,凸显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
2. 分段赏析
《寒食》首两句诗人开篇便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直接表明人到老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回到故乡,点明了归乡之乐这一主题,吸引读者继续阅读诗人在故乡的经历。次两句说明自己回到故乡后,已经九次度过寒食节,体现出诗人归乡时间之久,也侧面反映出他对故乡生活的熟悉与融入。五六句“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诗人介绍故园的位置在东城边的池馆旁,为后文描写故园周边景色做铺垫。七八句“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描绘寒食时节,周围邻居家梨花盛开,二月的伊水波光粼粼,展现出故乡春日的美丽景色,营造出美好的氛围。九至十二句“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诗人进一步阐述喜欢故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故乡风土好,还因为有许多亲戚,表达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描述自己在故乡的生活状态,出去时能尽情游玩,回来后可以安心休息,体现出悠闲自在的生活。接下来四句“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表明自己有官职提供俸禄,却没有太多需要劳心费力的事情,紧接着“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诗人笔锋微转,“有官供禄俸”看似满足于俸禄无忧,但“但恐优稳多”陡然引出对安逸消磨心志的忧虑,在平淡叙述中注入深刻的自我审视。
下一篇:唐·姚合《咏南池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