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xīn
zhī
è
zhǔ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sòng
jūn
xiāng
jiàn
chóu
jiāng
shàng
kōng
péi
huí
tiān
biān
chù
suǒ
jùn
jīng
fán
dèng
shān
sōng
lún
jiàn
yáo
shí
jìng
yán
zhù

译文

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久久地徘徊在江边,你的去处已经茫茫一片。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

逐句剖析

"送君不相见":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

"日暮独愁绪":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

# 绪:《全唐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

"江上空裴回":久久地徘徊在江边,

# 空:《全唐诗》校:“一作久。”

"天边迷处所":你的去处已经茫茫一片。

# 迷处所: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郡邑经樊邓":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

# 樊邓:指樊城和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句中“郡”指邓州,“邑”指邓城(樊城)。

"山河入嵩汝":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

# 嵩汝:指嵩山、汝水。,山河:《全唐诗》校:“一作云山。”

"蒲轮去渐遥":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

# 蒲轮:古时征聘贤士时用蒲草裹车轮,使不震动。

"石径徒延伫":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

# 延伫:延颈伫望。《楚辞·离骚》:“延伫乎吾将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未能送别友人辛大为切入点,抒写离别遗憾与隐逸心境。诗人因故未能及时送行,遂于日暮时分独步江畔,目送友人车马远去,直至山川暮色皆成怅惘。全诗以“不及送别”的时空错位为情感主线,前四句“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直述遗憾,后四句“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以江天苍茫的实景强化孤独感。诗中“蒲轮”(征聘贤士的安车)与“石径”(隐士小径)形成仕隐对照,暗含诗人对友人济世之志的共情及自身归隐选择的确认。末句“徒延伫”以动作细节收束,将抽象愁绪具象化为伫立石径的凝滞时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辛大即辛谔,与孟浩然同是隐居未仕的才士。此次受邀出仕赴任,孟浩然因故未能相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的五言诗。这首诗写诗人错过了为辛大送行的机会,日暮时独自在江边徘徊,满心愁绪。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牵挂和诗人独对暮色时难以排遣的孤寂心境,显示出二人间的深情厚谊。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全诗情景交融。黄昏时分,朋友已走远,自己未能为朋友送行,诗人将自己对好友的眷恋和深情以及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融入黄昏时独自徘徊江边、望断天涯的情景之中。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直抒胸臆,道出诗人错过送别友人的遗憾。暮色中独自伫立江畔的诗人,被“独愁绪”三个字勾勒出满心惆怅——既为友人远行而牵挂,又因未能当面道别而失落。接下来的“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用“空”与“迷”两个字将视线引向苍茫江面:江水空阔却不见归舟,天际迷蒙难觅行迹,这种虚实相映的手法,把诗人徘徊江岸、怅望天涯的孤寂刻画得入木三分。前四句如画卷徐徐展开,既交代了事件背景,又为全诗定下感伤的基调。后文笔锋一转,以“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展现开阔的山水画卷:樊城邓县的轮廓隐入烟霭,嵩山汝水的景致融入云天。这种将个人愁绪投射于自然景物的写法,既暗含对前路迢迢的担忧,又以山河永恒之美反衬人世别离之苦,含蓄中透出诗意。末句“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更是妙笔:友人乘坐的蒲轮车辙渐行渐远,诗人却仍在山径上久久徘徊,一个“徒”字道尽无奈,而目送身影与蜿蜒山径构成的画面,恰似无声的告别长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将离别之情与江畔暮色自然交融。诗人因故未能送别友人,直到日影西沉仍独自在渡口徘徊,望着空阔的江面发愣。寓情于景,既为友人远行而牵挂,又因错过最后一面而失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九龄《晨出郡舍林下》

下一篇:唐·韦应物《答李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