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fēn
shuǐ
lǐng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1
dīng
nián
yóu
shǔ
dào
bān
bìn
xiàng
cháng
ān
fèi
zhōu
wáng
kōng
tán
hàn
guān
chuān
穿
jìn
diāo
qiú
zhuǎn
hán
céng
bīng
héng
jiǔ
zhé
shí
líng
pán
chóng
xià
shù
jùn
fēng
shàng
gān
lǒng
tóu
wén
shù
lǐng
wài
fēi
tuān
sōng
fēng
cāng
cāng
shān
yuè
tuán
chuán
hòu
lái
zhě
chéng
nán

译文

壮年的时候游历蜀道,如今鬓发斑白走向长安。白白耗费了周王赏赐的粮食,空有汉代官吏弹冠相庆的期望却无法实现。马蹄都快要磨穿了,貂皮大衣破旧了,感觉更加寒冷。层层的坚冰横阻在九曲回肠的道路上,堆积的岩石凌驾于七盘山路之上。重重溪流向下冲刷,陡峭的山峰向上直插云天。陇头听到了戍边的鼓声,岭外传来湍急水流的声音,仿佛在呜咽。松风发出瑟瑟的声音,十分急促,苍苍的山上,月亮显得那么圆。传话给后来的人,这条道路实在是太艰难了。

逐句剖析

"丁年游蜀道":壮年的时候游历蜀道,

# 蜀道:蜀中道路,指蜀地。,丁年:丁壮之年。汉以男子二十岁为丁。丁,一作“千”。

"班鬓向长安":如今鬓发斑白走向长安。

# 长安:唐朝都城,故址在今陕西西安。,班鬓:鬓发花白。一作万里。

"徒费周王粟":白白耗费了周王赏赐的粮食,

# 周王粟:周朝禄食。此指唐朝君王给官吏的俸禄。《史记·伯夷列传》:“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空弹汉吏冠":空有汉代官吏弹冠相庆的期望却无法实现。

# 空弹汉吏冠: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后以弹冠喻将出仕。汉吏,指贡禹。

"马蹄穿欲尽":马蹄都快要磨穿了,

# 马蹄穿:马久行而蹄磨损。徐干《中论》:“策穿蹄之乘而登太行之险,必颠踬矣。”

"貂裘敝转寒":貂皮大衣破旧了,感觉更加寒冷。

# 貂裘敝:《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敝:一作故。貂皮制成的衣裘破旧。

"层冰横九折":层层的坚冰横阻在九曲回肠的道路上,

# 九折:指九折阪。在今四川荣经西邛崃山。山路险曲,须九折乃得上。

"积石凌七盘":堆积的岩石凌驾于七盘山路之上。

# 七盘:即七盘岭,在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的交界处,上有七盘关,是川陕间重要关隘之一。

"重溪既下漱":重重溪流向下冲刷,

# 下漱:向下冲荡。

"峻峰亦上干":陡峭的山峰向上直插云天。

"陇头闻戍鼓":陇头听到了戍边的鼓声,

#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陇头:陇山。六盘山南段,在今陕西渭河北岸。

"岭外咽飞湍":岭外传来湍急水流的声音,仿佛在呜咽。

# 飞湍:急流。,咽:声音滞涩,此处形容水流声。,岭外:岭下。岭,一作“云”。

"瑟瑟松风急":松风发出瑟瑟的声音,十分急促,

# 瑟瑟:风的声音。魏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苍苍山月团":苍苍的山上,月亮显得那么圆。

# 团:一作圆。,苍苍:迷茫。江淹《伤爱子赋》:“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传语后来者":传话给后来的人,

"斯路诚独难":这条道路实在是太艰难了。

# 斯路诚独难:从汉乐府相和歌旧题《蜀道难》化出。《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与《蜀国弦》颇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度分水岭》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一首诗。诗中先叹岁月蹉跎,自己丁年游蜀,班鬓回长安,徒费俸禄,空弹官冠,体现出怀才不遇之感;次写蜀道险峻,马蹄将穿,貂裘破旧,层冰积石,重溪峻峰,陇头戍鼓,岭外飞湍,松风山月,描绘出蜀道的艰难险阻;后点明行路艰难,传语后来者此路难行。写作上运用了用典、对比等手法,“费周王粟”“弹汉吏冠”巧用典故,自贬未能尽职,“丁年”与“班鬓”形成对比,体现境况的不协调。全诗以景结情,将个人经历与蜀道艰难结合,感情真切而沉郁,超出了行旅题材的惯例,真实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高宗乾封初年,作者出任益州新都尉,任满后漫游蜀中,此诗即作于离蜀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介绍了作者丁年游蜀、班鬓回长安的经历,描绘了蜀道上马蹄欲穿、貂裘敝寒、层冰积石、重溪峻峰等险峻景象,体现了蜀道的艰难,营造了沉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岁月蹉跎、仕途不顺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巧用“周王粟”“汉吏冠”的典故,“周王粟”指俸禄,“弹汉吏冠”意味着辞官,诗人借此自贬接受俸禄却未能尽职。以景结情:“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以劝告后来者此路艰难作结,借景抒情,抒发对仕途艰难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打破帝王出游诗“出发点—目的地”的常规次序,以“丁年”(壮年)与“班鬓”(斑白鬓发)形成强烈反差,既点明行旅起点为蜀道、终点为长安,又暗喻时光虚掷、仕途蹉跎,凸显人生轨迹的错位与无奈。“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巧用“周王粟”(代指俸禄)与“弹冠”(典出“弹冠相庆”,指为官)的典故,表面自谦“空食俸禄、未尽职守”,实则隐含被贬逐的愤懑——或借“辞官”粉饰不光彩的贬谪,或暗示为生计屈就卑职的尴尬,措辞文雅却难掩仕途失意的苦涩。“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以“马蹄穿尽”的夸张与“貂裘敝寒”的细节,极写旅途之久、境遇之艰。“貂裘”本为权贵象征,却因旅途颠沛破损,暗喻理想中的仕途荣耀被现实的落魄处境击碎,形成“典雅符号”与“狼狈现实”的尖锐对抗。“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沿用宫廷诗工整对仗的技巧(如“层冰—积石”“重溪—峻峰”),却以“横”“凌”“漱”“干”等动词,勾勒出蜀道层冰阻塞、危石高耸、溪涧奔涌、峰入云天的荒险之景,以精致的形式承载苍凉的内容,形成“旧技巧”与“新主题”的奇妙融合。“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借“戍鼓”之声与“飞湍”之鸣,以声衬静,既强化蜀道荒僻寂寥的氛围,又隐含诗人对边疆局势的隐忧,使个人行旅的愁苦与家国思绪交织。“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以“松风急”的动态与“山月团”的静态对比,暗喻内心的动荡(仕途坎坷)与外物的恒定(明月依旧),借自然景象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与失意。

4. 作品点评

卢照邻的《早度分水岭》在技巧上保留部分宫廷诗写法,却以宫廷诗技巧处理荒凉的个人处境,将丑陋现实融入艺术。诗中喜欢讽刺转折,将极端并置,是对宫廷诗和谐典雅的对抗。虽处于初唐,却超出行旅题材惯例,把蜀道写得真实动人,对后来放逐旅行诗打破初唐风格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工(“貂裘”句下)。

明顾麟《批点唐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任华《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下一篇:唐·张文琮《昭君怨·戒途飞万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