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日疏芜":秋日原野日渐疏落荒芜,
# 疏芜:形容秋收后田野空旷萧疏之象。一作荒,一作蔬
"寒江动碧虚":寒江碧波荡漾与天相接。
# 碧虚:形容江中波光荡漾天水一色的景象。碧,青绿色。
"系舟蛮井络":把船系在夔州这蛮地的山水间,
# 络:一作路。,蛮:荆蛮。,系舟:泊舟。
"卜宅楚村墟":择居在楚乡的村落废墟。
# 村墟:村落。,卜宅:寓居。
"枣熟从人打":枣子成熟任随路人打取,
# 从人打:任人扑打。从,一作行。
"葵荒欲自锄":葵菜荒芜我欲亲自锄治。
# 自:一作且。
"盘餐老夫食":盘中餐食是老夫的饭食,
# 盘餐:泛指菜肴食物。飧,熟菜。
"分减及溪鱼":分一些给溪中的小鱼儿。
# 溪:一作樵。,分减:分与。
"易识浮生理":浮世人生的道理易领悟,
"难教一物违":难的是万物不违其自然。
"水深鱼极乐":水深之处鱼儿无比快乐,
# 极乐:非常快乐。
"林茂鸟知归":林木茂密鸟儿知要归巢。
# 林茂:林中树木生长得很茂盛。
"吾老甘贫病":我老来甘愿承受贫与病,
"荣华有是非":荣华富贵总伴随是与非。
"秋风吹几杖":秋风吹动着几案与手杖,
"不厌此山薇":不嫌弃采食这山中薇菜。
"礼乐攻吾短":礼乐规范常攻吾之短处,
# 攻:治。,礼乐:以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典章制度、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
"山林引兴长":山林野趣更引兴致悠长。
# 兴长:指爱山林的悠长兴趣。
"掉头纱帽仄":掉头时纱帽歪斜在头上,
"曝背竹书光":晒背时竹书映着日光亮。
# 竹书光:言书映日光。竹书,竹简之书。未发明纸之前,古人书籍多用竹简编写,这里泛指书。
"风落收松子":风吹落松果可收为食,
# 收:拾取。
"天寒割蜜房":天寒时割取蜂巢取蜜浆。
# 蜜房:蜜蜂的巢房。,割:指割取。取蜜后的空蜂房可以入药。
"稀疏小红翠":枝头小红绿虽已稀疏,
# 红翠:此指红绿相间的山花。
"驻屐近微香":停步近前仍有微香飘荡。
# 驻屐:犹言止步。屐,古代一种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远岸秋沙白":远岸秋沙一片白茫茫,
"连山晚照红":连绵山峦被晚霞染红。
# 晚照:指黄昏时分的阳光。,连山:连绵的群山。
"潜鳞输骇浪":潜游的鱼儿败给骇浪,
# 输:输送,指江中之鱼逐浪而去。,潜鳞:泛指江中的鱼类。
"归翼会高风":归巢的飞鸟迎向高风。
# 会:适逢。,归翼:泛指归巢的鸟群。
"砧响家家发":家家传来捣衣的砧声,
# 砧响:捣衣发出的声响。
"樵声个个同":樵夫砍柴声处处相同。
# 樵声:樵夫的歌声。
"飞霜任青女":让青女随意降霜飞雪,
# 任:听凭。
"赐被隔南宫":我与南宫的恩赐相隔。
"身许麒麟画":曾许身要画上麒麟阁,
# 许:期望。
"年衰鸳鹭群":如今衰老离弃鸳鹭朝群。
# 年衰:年老体衰。
"大江秋易盛":大江入秋水势更浩荡,
# 盛:指江水盛涨。
"空峡夜多闻":空峡静夜猿啼声可闻。
# 闻:指听到的风声、涛声。
"径隐千重石":路径隐藏在千重石后,
"帆留一片云":孤帆仿佛留住一片云。
"儿童解蛮语":儿童已懂当地蛮夷语,
"不必作参军":不必再作参军学方言。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组诗为五言律诗,属羁旅田园题材。借秋日蜀地乡野、江景、幕府等景象,绘生活日常,抒发诗人羁旅漂泊的孤寂、田园生活的自适豁达,蕴含对人生规律的哲思,饱含故园思念与归期难定的怅惘,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暮年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秋野景物构建情感载体,如“寒江动碧虚”以江天浩渺烘托漂泊孤影,“飞霜任青女”借霜降时序暗喻仕途阻隔,使自然物象成为心境的外化。白描:用村居琐事勾勒生活图景,如“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以直白笔触写秋收劳作,于平凡细节中见乡野真趣,暗含诗人对朴拙生活的认同。用典:“飞霜任青女”化用《淮南子》霜神青女典故,青女主降霜雪。诗中借此将秋霜与秋冬肃杀、事物兴衰相联,让“飞霜”不仅写景,更隐喻命运难测,凭古老神话赋予感慨文化底蕴,增添神秘深沉意境。“赐被隔南宫”化用汉代南宫恩宠典故,“赐被”是受帝王器重的象征。诗中以“南宫”代指朝廷,“隔”字打破恩宠逻辑,借“恩宠缺席”的情境,委婉抒发仕途不得志的无奈与愤懑,依托历史典故让情感表达更深沉曲折,增添沉郁基调与历史意蕴。对比:通过意象对比制造矛盾美感,如“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以鱼鸟得所反衬自身漂泊,“吾老甘贫病”用“甘贫”与“病苦”的反差,凸显精神自适。
3. 分段赏析
组诗以时空为轴构建精密脉络:前三章聚焦日间村居,“枣熟从人打”的朴拙与“葵荒欲自锄”的自适,勾勒乡野生计;第四章由昼入夜,“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以色彩张力写暮色苍茫;末章转至静夜,“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借江声猿啼诉说羁旅孤怀。这种“日—晚—夜”的递进结构,恰似诗人从现实劳作到哲思升华的心理轨迹,暗合杜诗“连章必有层序”的谋篇智慧。其一“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首联绘景,“秋野”点明时节,“疏芜”描绘出秋收后田野的空旷寂寥,“寒江”与“碧虚”勾勒出江水波光与天空相映的清冷画面。颔联叙事,“系舟”暗示漂泊羁旅,“蛮井络”指夔州之地,表明诗人身处异乡;“卜宅”即择地定居,“楚村墟”说明定居在楚地村落。颈联写生活场景,枣熟任由他人打取,尽显诗人豁达;葵菜荒芜,打算亲自锄治,体现其对田园生活的参与态度。尾联描述饮食,说自己的餐食简单,还愿分一些给溪鱼,展现出诗人善良的品性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留滞他乡的淡淡愁绪。其二“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首联便发人生感慨,诗人明白人生如浮萍般虚幻短暂的道理,也深知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难以违背。颔联以景作喻,“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描绘出鱼在深水中自在畅游、鸟在茂密树林中归巢的画面,借自然现象揭示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暗指人也应顺应自然规律。颈联直接抒情,诗人直言自己虽年老且甘受贫病困扰,但看透荣华背后往往伴随着是非纷争,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尾联写秋风轻拂着坐具和手杖,诗人以采食山中薇菜自比,表明自己安贫乐道,对这种质朴的生活并不厌弃。其三“赤诚巴峡路,元帅自龙骧。幕下人皆贵,杯中酒不空。幕下人皆贵,杯中酒不空。赋诗分气象,佳句莫辞工。”首联点明地点为巴峡路,“赤诚”强调地势险要,“元帅自龙骧”提及元帅,“龙骧”既形容元帅的威武,也暗示其军事才能卓越。颔联与颈联描写元帅幕府中的情景,“幕下人皆贵”写出幕府中人员身份显贵,地位不凡;“杯中酒不空”则渲染出幕府中宴饮不断、热闹奢华的氛围。尾联写幕府中赋诗的场景,大家在赋诗时尽显才情,诗人鼓励众人要精心构思,莫要推辞雕琢佳句,展现出一种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景。其四“秋野何茫茫,秋流澹更光。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首联描绘秋野景象,“秋野何茫茫”极言秋野的广袤空旷,“秋流澹更光”写秋江水流平缓,波光粼粼,营造出开阔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颔联由景及人,“天清小城捣练急”,点明时令是秋天,小城捣练声急促,暗示着秋意渐浓;“石古细路行人稀”,古老的石头路,行人稀少,进一步强化了秋景的清冷孤寂。颈联抒情,诗人望着明月,发出“不知明月为谁好”的疑问,流露出对归期的迷茫,“早晚孤帆他夜归”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尾联想象归乡后的情景,设想自己白发苍苍时倚靠着庭院中的树,同时又担心故园池台是否依旧,饱含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牵挂。其五“僻近城南楼,野塘秋水漫。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郊扉近西郭,期尔静柴关。”首联点明地点靠近城南楼,“野塘秋水漫”描绘出野塘秋水泛滥的景象,渲染出清幽的氛围。颔联描写水中生物,“寒鱼依密藻”写寒秋之鱼依靠着茂密的水藻,“宿鹭起圆沙”描绘出栖息的鹭鸟从圆形沙地上飞起的画面,一动一静,富有生机又不失静谧。颈联“云断岳莲临大路”,“岳莲”可能指华山莲花峰,云断开后,莲花峰仿佛临近大路,展现出开阔的远景;“天晴宫柳暗长春”,天晴时宫柳郁郁葱葱,暗示着生机。尾联“郊扉近西郭”点明住处靠近西郭,“期尔静柴关”表达出诗人期待友人来此,一起静守柴门,共享宁静时光,传达出一种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秋野五首》以秋野村居为画卷,在五律的精工格律中熔铸沉郁哲思。诗人借“枣熟从人打”的质朴细节与“水深鱼极乐”的自然妙理,既绘乡野闲逸之趣,又藏“甘贫病”“隔南宫”的身世隐痛,于萧散笔墨中透出“穷年忧黎元”的沉郁底色,堪称杜甫晚年将生命感悟与自然天道熔铸为诗的典范,尽显“工妙中见浑然”的大家气象。
# 谭云:真道学(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系舟蛮并”,“卜宅楚村”,则去住尚未能自决也。“枣从人打”,则人己一视”,“葵欲自锄”,则贵贱一视;“盘餐”及“溪鱼”。则物我亦随何以有此! “荣华有是非”而自甘贫病,亦见道语也。……甘贫病,则自得其得,其乐不减于鱼潜渊、鸟归丛矣。 此五首皆有行藏安于所遇之意。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首章,上四,述所处之地,直与末章结处相照;下四,……其言平日所事,本甚无聊,却极恬适,非襟期高旷,不能有此。 久寓瀼西,俯仰无聊,而作是诗。……五诗俱见安贫适志气象,此变风之正声。 首句提出正意,另作一顿,乃下半首之根。次句引入喻意,鱼鸟藏身,正物性难违处,即投老“山薇”影子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下叫句有万物一体之意(“枣熟”四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易识浮生理……林茂鸟知归。”夫生理有何难识?观鱼鸟则可知矣,鱼不厌深,鸟不厌高,人岂厌山林乎?故云……此子美悟理之句也。杜子美作诗悟理,韩退之学文知道,精于此故尔。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 或问“吾老”系单字,“荣华”是双字,亦可对否?曰:在老杜则可,若我辈且当作“衰老甘贫病”,然不如“吾老”之语健意足也。 冯班:“吾”字实是不妥……何必以其出自老杜,即以为妙而曲为之讳哉?纪昀:可则可,不可则不可,安在老杜独可?此种纯是英雄欺人。末数语却是。纪昀:后四句亦近浅直,起二句却似宋人。无名氏(乙):见道之言。 读老杜此五诗,不见所谓景联,亦不见所谓颔联,何处是四虚?何处是四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景可为颔,颔可为景。大手笔混混乎无穷也。却有一绝不可及处,五首诗五个结句,无不吃紧着力,未尝有轻易放过也。然则真积力久,亦在乎熟之而已。 无名氏(乙):五首自道平素,有安分息机意,气清词厚,又是公一格。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子美《秋野》诗:“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此适会物情,殊有天趣。然本于子建《离思赋》:“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二家辞同工异,则老杜之苦心可见矣。
明谢榛《四溟诗话》
# 前三章,叙日间景事。第四章,则自日而晚。末一章,则自晚而夜矣:凡杜诗连叙数首,必有层次安顿。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用庞公语,得委运之旨,与《遣兴》篇不同。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荣华有是非”而自甘贫病,亦见道语也。……甘贫病,则自得其得,其乐不减于鱼潜渊、鸟归丛矣。 此五首皆有行藏安于所遇之意。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久寓瀼西,俯仰无聊,而作是诗。……五诗俱见安贫适志气象,此变风之正声。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首句提出正意,另作一顿,乃下半首之根。次句引入喻意,鱼鸟藏身,正物性难违处,即投老“山薇”影子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冯班:“吾”字实是不妥……何必以其出自老杜,即以为妙而曲为之讳哉?纪昀:可则可,不可则不可,安在老杜独可?此种纯是英雄欺人。末数语却是。纪昀:后四句亦近浅直,起二句却似宋人。无名氏(乙):见道之言。 读老杜此五诗,不见所谓景联,亦不见所谓颔联,何处是四虚?何处是四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景可为颔,颔可为景。大手笔混混乎无穷也。却有一绝不可及处,五首诗五个结句,无不吃紧着力,未尝有轻易放过也。然则真积力久,亦在乎熟之而已。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无名氏(乙):五首自道平素,有安分息机意,气清词厚,又是公一格。
元方回《瀛奎律髓》
上一篇:唐·贾岛《登江亭晚望》
下一篇:唐·沈佺期《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