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霜昨夜堕关榆":拂晓时分醒来,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榆树叶,原来昨夜下了浓浓的秋霜,使得榆叶纷纷坠落,
# 关榆:古代北方边关城塞常种榆树,关榆就是指关旁的榆树。此句一作繁霜一在落平芜。
"吹角当城汉月孤":军中的号角声在城头响起,这时月亮还未落下,孤零零地挂在天边。
# 汉月:一作“片月”。
"无限塞鸿飞不度":边塞辽阔无边,就连大雁也飞不到尽头,
# 无限:一作“无数”。
"秋风卷入小单于":随风传来的晓角声里,吹奏的是《小单于》这首曲子。
# 小单于:乐曲名。,卷入:一作“吹入”。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听晓角》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晨角声,表达了戍边士卒的思乡之情以及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联想:后两句“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诗人将视线从孤月转向塞鸿,发挥奇特的想象,描写塞鸿听到《小单于》曲后在关上低回留连、盘旋不度的情景。以雁代人,从雁取影,通过塞鸿对角声的反应,进一步烘托出角声的悲亢凄凉,从而婉转地表现出征人内心的愁苦,这种写法新颖独特,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曲折动人。烘托:诗的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以“边霜”“关榆”“汉月”等意象,点明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为深秋,时间是破晓。此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残月在天,如此凄清的环境,烘托出角声的悲凉哀怨。如“边霜”不仅表明霜降边关,还让征人产生身在边关的孤寂之感;“汉月孤”既形容天上月的孤零零,更写出地上人看到残月时的孤独凄凉。借景抒情: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画面,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边城秋日的萧瑟景象。如首句写秋霜落叶,展示出边关的荒凉;次句在霜叶、孤月的基础上,加上号角声,更添凄凉;第三句写空中大雁,暗示边塞的广漠荒凉;末句秋风送曲,在无限凄凉的景色中,让人感受到悲伤的情绪。诗人借这些秋日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征人的边愁乡思,虽未直接写人写情,但情在景中,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征人的愁苦。
3. 分段赏析
诗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借环境氛围烘托角声,点明角响于边关。时为深秋破晓,浓霜满地,榆叶凋尽,晨星寥落,残月高悬。如此凄清环境中回荡的角声,悲凉哀怨之情自不待言。表面看,此两句仅写景写角,实则以未出场的征人为核心,展现其所见所闻与所感所思。首句开头着一“边”字,既表明霜落边关,又写出征人睹霜而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末现“月”字,后添“孤”字,既状天上月之孤零,更写地上人望月时的孤寂心境。征人于边关寒夜,见霜坠关榆,闻角声呜咽,望孤月残照,其心中愁绪、羁旅之苦,尽在不言中。霜之寒、角之哀、月之孤,俱映衬出征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景情交融,含蕴深长。“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描绘出一幅辽阔而又苍凉的边塞图景。前一句“无限塞鸿飞不度”,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塞北的天空中,无数大雁在飞翔,然而却似乎被某种力量阻挡,无法飞越这片地域,营造出一种凝重、压抑的氛围。后一句“秋风卷入小单于”,秋风呼啸,仿佛将某种声音或情绪卷入其中,“小单于”的出现,更增添了一种异域风情和神秘色彩,使整个画面在苍凉中又带有一丝独特的韵味。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未直写人物,然人已跃然诗中;亦未直言情愫,而情韵却溢于篇章之外。其笔触深入一层,委婉曲折地勾勒出角声的悲凉与凄楚。连南飞之雁尚且如此感伤,征人内心的哀愁更可想而知,其情状自是无需多言,已尽在读者心间。
# 句佳,意更浑涵,必如此方是作者。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无限凄其。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借鸿以形人悲,诗多用此。
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落意高远。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塞鸿闻角声尚不能飞度,况《小单于》吹入征人耳乎?与《受降城》一首相印。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一片悲凉,却纯用白描法写照,画意无痕,几不着纸。风吹塞雁,却与霜堕关榆相映。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鸿闻不度,人更何如?较《闻笛》、《从军》之作,意更微妙。
不详《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首句言严霜一夕,榆林万叶飞堕关前,时在破晓之前。次句言霜天拂晓,有独立城头寒吹画角者,用“当”字固妙,接以“片月孤”三字,尤善写苍莽之神,宜其佳句流转,播为图画也。后二句之意,或谓无限塞鸿,闻角声悲奏,回翅南飞,声音之感物,如六马仰秣,游鱼出听也。或谓地处极边,更北则为小单于之境,塞鸿避其严寒,至此不能飞度,唯有呜咽角声,随秋风远送,吹入单于。此两层之意,皆极言边地荒寒,而征人闻角生悲,不言而喻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