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朝代:唐作者:李益浏览量:1
shuāng
jiàn
bié
fēng
rán
chén
shuǐ
xióng
shàng
tiān
jiāng
huí
hàn
zhuǎn
liǎng
jiàn
yún
jiāo
zhī
nián
lái
wàn
shì
jiē
yóu
mìng
yòng
lín
lián

译文

两把剑将要分别,秋风萧瑟凄凉,雌剑沉入水底,雄剑飞上天际。江水曲折,汉水回转,彼此再也看不见,像云与雨那样交汇相聚,不知要等到哪一年。自古以来万事都由命运安排,何必在分别的路口痛哭流涕呢。

逐句剖析

"双剑欲别风凄然":两把剑将要分别,秋风萧瑟凄凉,

# 风:一作心。

"雌沉水底雄上天":雌剑沉入水底,雄剑飞上天际。

"江回汉转两不见":江水曲折,汉水回转,彼此再也看不见,

"云交雨合知何年":像云与雨那样交汇相聚,不知要等到哪一年。

"古来万事皆由命":自古以来万事都由命运安排,

"何用临岐苦涕涟":何必在分别的路口痛哭流涕呢。

# 岐苦涕涟:一作涕苦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别离》是中唐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运用比喻与象征的手法,以“双剑欲别”起兴,“雌沈水底雄上天”将别离的双方比作分离的雌雄双剑,一沉水底、一飞上天,形象写出离别后的隔绝。“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则以江河回转、云雨难合的景象,喻指离别后相见无期的惆怅。结尾“古来万事皆由命,何用临岐苦涕涟”故作旷达,以世事由命劝解不必在分别时痛哭流涕,实则藏着难以言说的无奈。全诗语言质朴,借自然景象与器物象征抒情,将别离的凄苦与人生的无常融入其中,在悲戚中透着一丝对命运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双剑欲别风凄然,雌沈水底雄上天。”开篇以双剑将别起兴,奠定全诗凄苦的基调。“风凄然”三字先写环境,秋风萧瑟,寒意袭人,为离别染上悲凉的底色,仿佛连风都在为这场别离感伤。而后“雌沈水底雄上天”以双剑分离的情态喻指人间别离,雌剑沉沉坠入水底,雄剑悠悠飞至天际,一沉一升,一低一高,鲜明的对比将离别时的隔绝之态刻画得真切可感。双剑本为一体,如今却天各一方,再难相聚,这不仅是器物的分离,更是人情的离散,起笔便将别离的无奈与凄苦托出,让读者初感离别的沉重。“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紧承双剑分离之景,转写离别后的隔绝与对重逢的迷茫。“江回汉转”写江河曲折流转,原本相依的水流在转弯处渐行渐远,最终“两不见”,以自然景象的阻隔喻指别离后双方再难相见,连身影都被山水隔断,不见踪迹。而后“云交雨合知何年”更添怅惘,昔日如行云遇雨般相聚的时光已然逝去,而下次能如风云交会般重逢的日子,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知何年”三字满含不确定与期盼的落空,将离别后相见无期的惆怅与无奈推向深处,让别离的凄苦在山水风云间蔓延开来。“古来万事皆由命,何用临岐苦涕涟。”结尾故作旷达之语,实则藏着难以言说的无奈。“古来万事皆由命”概叹自古以来世间万事都由命运主宰,离别聚散亦非人力所能左右,仿佛以此消解离别的痛苦。而后“何用临岐苦涕涟”劝诫不必在分别的路口痛哭流涕,泪水涟涟终究无法改变别离的定数。这两句看似洒脱,实则是在深切的痛苦中生出的自我宽慰,越是说“何用苦涕涟”,越见得内心的悲戚难以抑制。将离别之苦归于命运,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别离无奈的另一种抒发,让全诗的悲戚之情在看似旷达的语调中更显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钱起《谒许由庙》

下一篇:唐·李端《寄畅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