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蚕家女":我本是养蚕人家的女儿,
"不识贵门仪":不懂富贵人家的礼数。
"藁砧持玉斧":丈夫拿着玉斧招摇,
"交结五陵儿":整日和长安纨绔厮混。
"十日或一见":十天见一次面,
"九日在路岐":九天在路上奔波。
"人生此夫婿":这样的丈夫,
"富贵欲何为":要富贵有何用。
"杨柳徒可折":杨柳枝虽可折断,
"南山不可移":南山却永远不转移。
"妇人贵结发":女人最重白头偕老,
"宁有再嫁资":哪有再嫁的道理。
"嫁女莫望高":嫁女莫求攀高门,
"女心愿所宜":女子只求心意合。
"宁从贱相守":宁守清贫共患难,
"不愿贵相离":不慕富贵各西东。
"蓝叶郁重重":蓝叶层层叠叠,
"蓝花若榴色":蓝花开得似火。
# 若:一作“石”。
"少妇归少年":少妇回到少年郎身边,
# 妇:一作“女”。
"华光自相得":光彩照人两相欢。
# 华光:一作“光华”。
"谁言配君子":谁说嫁给正人君子,
"以奉百年身":就是为了伺候他一辈子。
"有义即夫婿":若他守信便是好夫君,
# 即夫婿:一作“夫即婿”。
"无义还他人":若负心就另寻新路。
"爱如寒炉火":有爱情的时候像寒冷时候的炉火,
"弃若秋风扇":被冷落时如秋天的扇子被丢弃。
"山岳起面前":山岳横在眼前,
"相看不相见":近在咫尺却难相见。
"丈夫非小儿":丈夫不是孩童,
"何用强相知":何必勉强相知。
"不见朝生菌":难道不见那朝生暮死的菌菇,
"易成还易衰":转眼出现,转眼消亡。
"征客欲临路":远行的郎君备好马,
"居人还出门":妻子倚门望断肠。
"北风河梁上":北风吹裂了河桥的霜,
"四野愁云繁":遍地愁云遮蔽了日光。
"岂不恋我家":并非留恋我的旧时光,
"夫婿多感恩":只怨夫君太薄凉。
"前程有日月":他的前程似锦在远方,
"勋绩在河源":功名等着他去创造。
"少妇马前立":少妇马前拦道立住,
"请君听一言":请君听我说句真心话。
"春至草亦生":春草岁岁都会生长,
"谁能无别情":人间谁能没有别离之情。
"殷勤展心素":敞开心扉待彼此,
"见新莫忘故":莫忘旧情恋新欢。
"遥望孟门山":遥望孟门的高峰顶,
"殷勤报君子":请允许我把这话传给你听。
"既为随阳雁":既然做了随阳的大雁,
"勿学西流水":莫学流水没有固定的踪迹。
"尝闻生别离":曾经听闻生离最为悲痛,
"悲莫悲于此":但同床异梦更伤情。
"同器不同荣":同在一个屋檐下,荣华却不同享,
"堂下即千里":地位差距却像千里远。
# 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汉桓宽《盐铁论·刺权》:“中山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巴俞作於堂下。”鲁迅《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与君贫贱交":当初我与你是在贫贱之时结交的情分,
"何异萍上水":怎比得上浮萍随水般淡薄。
"托身天使然":既然注定是上天安排的缘分,
"同生复同死":活着一起活,死了也要死在一处。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1. 分段赏析
从“妾本蚕家女”到“富贵欲何为”:开篇以女主角的口吻自述身份,“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语言不卑不亢,写出了她的出身平凡,不熟悉富贵人家的礼仪。接着描述丈夫的行为,“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点明丈夫结交权贵子弟,经常在外游荡,“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极言夫妻相聚时间之少,由此引出女主角对这种生活的质疑,“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表达了她对丈夫追求富贵却忽略家庭的不满。从“杨柳徒可折”到“不愿贵相离”:“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巧用折柳送别的典故,以杨柳的易折和南山的坚固作对比,象征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强调结发夫妻的情分,表明自己不会轻易改嫁。“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直接表达了女主角的婚姻观,即嫁女不应攀附高门,而应顺从自己的心意,宁愿与丈夫贫贱相守,也不愿在富贵中分离。从“蓝叶郁重重”到“无义还他人”:“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少妇与少年曾经美好的时光。“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回忆起自己与丈夫年轻时的美满生活。“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则表明女主角对丈夫的态度,如果丈夫有义,她愿意相伴一生;如果无义,她也不会勉强自己。从“爱如寒炉火”到“易成还易衰”:“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用寒炉之火和秋扇比喻爱情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女主角对丈夫感情变化的感受,曾经的爱情如今已变得冷淡,自己也如同被弃的秋扇。“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进一步强调了夫妻之间的隔阂,虽然面对面,却仿佛隔着山岳,无法真正沟通。“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表示女主角对丈夫的行为感到无奈,认为他不应像小孩一样不懂事。“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以朝生暮死的菌类作比,暗示人生短暂,不应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从“征客欲临路”到“勋绩在河源”:“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描写了丈夫即将远行的情景,“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通过北风、河梁、愁云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角的悲伤心情。“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表达了女主角对丈夫的理解,她知道丈夫并非不恋家,而是有自己的抱负。“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则体现了丈夫对前程的期望,他希望在远方建立功勋。从“少妇马前立”到“勿学西流水”:“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描绘出少妇在丈夫马前倾诉的画面。“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以春天草木生长引发别情,说明离别之情是人之常情。“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是少妇对丈夫的叮嘱,希望他在外不要忘记旧情。“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进一步强调了少妇对丈夫的期望,希望他能像随阳雁一样坚守爱情,不要像西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从“尝闻生别离”到“同生复同死”:“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直接抒发了生离别的悲伤之情,认为没有比这更悲伤的事了。“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表示夫妻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却不能共享荣华,内心的距离如同相隔千里。“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将自己与丈夫的关系比作水上的浮萍,漂泊不定,暗示了他们生活的不稳定。“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最后表达了女主角对爱情的忠贞,即使生活艰难,她也愿意与丈夫同生共死。
# 李益集有乐府《杂体》一首云:“蓝叶郁重重,蓝花石榴色。少女归少年,光华自相得。……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此诗比兴有古乐府之风,唐人鲜及。或云:非益诗,乃无名氏代霍小玉寄益之诗也。
明杨慎《升庵诗话》
# 余尤爱其入情之句,如《游子吟》“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杂曲》“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殊有汉魏乐府之遗。
明末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上一篇:唐·卢纶《华清宫二首》
下一篇:唐·王建《送山人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