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缦如线":碧绿的草像连绵的丝线,
# 缦:一作漫。
"去来双飞燕":来来去去的是那双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长门宫中还未迎来春色,
"先入班姬殿":燕子先飞入了班姬的宫殿。
"梁空绕不息":屋梁空荡燕子绕飞不停,
# 不:一作复。
"檐寒窥欲遍":在寒冷的屋檐四处窥视。
"今至随红萼":如今随着红花到来,
# 萼:一作蕊。
"昔还悲素扇":往昔归来时曾为素扇悲伤。
"一别与秋鸿":一旦分别如同与秋鸿,
"差池讵相见":参差不齐怎能再相见。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1. 分段赏析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开篇描绘了一幅春日画面。“碧草缦如线”形象地写出了碧草细长柔软的形态,“去来双飞燕”则点明了主体——燕子,它们欢快地飞来飞去,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此句通过对碧草和燕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做铺垫。“长门未有春,班姬殿”,这两句将燕子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长门未有春”暗示了环境的冷清与孤寂,“先入班姬殿”则赋予了燕子一种特殊的意义。班姬即班婕妤,她失宠后居住在长门宫,这里的燕子先飞入她的宫殿,似乎也在暗示着她的孤独与落寞。诗人借此表达出一种哀怨之情。“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进一步描写燕子在宫殿中的活动。“梁空绕不息”表现出燕子在空荡荡的屋梁间不停地盘旋,突出了宫殿的冷清。“檐寒窥欲遍”则写出了燕子在寒冷的屋檐下四处窥探的情景,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也暗示了班姬内心的孤独与不安。这两句通过对燕子行为的描写,深化了哀怨的情感。“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此联通过“今至”“昔还”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今至随红萼”描绘了燕子如今随着盛开的红花而来,象征着美好与生机。“昔还悲素扇”则以素扇指代班姬被弃置的命运,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悲伤。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离别的哀伤。“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最后两句将离别比作秋鸿,表达了难以再见的悲伤。“一别与秋鸿”形象地写出了离别后的漂泊不定,“差池讵相见”则强调了分别后的难以重逢。此句点明了送别这一主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 咏物题极难,初唐如李巨山多至百首,但有赋体,绝无比兴,痴肥重浊,止增厌恶。惟子美咏物绝佳,如咏鹰、咏马诸作,有写生家所不到。贞元、大历诸名家,咏物绝少。唯李君虞《早燕》云:“梁空绕复息,檐寒窥欲遍。”直是追魂摄魄之语,馀无所见。元和以后,下逮晚唐,咏物诗极多,纵极巧妙,总不免描眉画角,小家举止,不独求如杜之咏马、咏鹰不可得见,即求如李之《早燕》大方而自然者,亦难之难矣。
明陈继儒《辍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