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献书寝不报":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
# 不报:不批复;不答复。,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南山种田时不登":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 时不登:时不登:到收获时节没有收成。不登:歉收。登:丰收,收成好。,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百人会中身不预":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
# 预:“遇”也。,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
"五侯门前心不能":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身投河朔饮君酒":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
#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家在茂陵平安否":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且此登山复临水":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
"莫问春风动杨柳":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 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
"今人昨人多自私":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
"我心不说君应知":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 说:同“悦”。
"济人然后拂衣去":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
# 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济人:救助别人。
"肯作徒尔一男儿":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 徒尔:仅能如此。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怀才不遇诗。描绘了主人公不幸的遭遇和困窘的生活,体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的态度和自身济世而后归隐的人生理想。
2. 写作手法
用典:“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分别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垂青和汉成帝同日封五舅为侯的典故,前者借指自己不能跻身朝廷,后者表明自己不愿阿谀权贵,生动体现了自己的不遇之境和刚正性格。寓情于景:“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主人公暂且以登山临水来排遣愁绪,对春风杨柳的美景不管不顾,将内心的凄楚、哀伤、悲愤之情融入到这看似闲适的举动和景物之中。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诗人巧妙地以四个“不”字串联,如同重锤般反复敲击,强化了自身困顿失意、怀才不遇的悲惨境遇。从语言风格上看,直白而质朴,却极具冲击力,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愤懑。首句中的“寝不报”,一个“寝”字,生动地描绘出朝廷对他上书的冷漠态度,好似将他的热情与抱负无情地搁置一边。次句“时不登”则点明了退隐躬耕也不如意,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实现,进一步加深了其困境的描述。在表达技巧上,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受孝武帝垂青参加百人高会的典故,与自身不能挂名朝籍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凸显出自己的不遇之悲;第四句运用汉成帝封五侯的典故,展现出诗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坚守自我,绝不阿谀奉承的高尚品格,从而形象且深刻地点明了“不遇”这一主题,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中间四句“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笔锋一转,开始着重刻画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状态。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描绘出一个落魄后远游投靠友人,却又满心牵挂家人的游子形象。“家在茂陵平安否”,一句简单的疑问,将诗人对家人深深的牵挂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动容。在表达方式上,“登山临水”本是赏心乐事,然而此时的诗人却无心欣赏,“莫问春风动杨柳”,即便春日美景如画,杨柳依依,也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哀愁,反而更添思乡之情,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典型手法,深刻地反映出诗人既思乡怀人又不得不漂泊他乡的矛盾心理,把他失意后的凄楚、哀伤、悲愤之情渲染得极为浓重,让读者仿佛能感同身受。末四句“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主人公直接向友人倾诉自己对世俗的态度以及内心的人生理想。“今人昨人多自私”,诗人对自私自利的世态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与鄙视,情感真挚而浓烈。从内容主题上看,“济人然后拂衣去”一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先济世致用,有所作为后再功成身退的远大抱负,展现出他积极进取又不贪恋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怀。即便处于失意潦倒的境地,依然能发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充分体现出他内心深处强烈的用世要求,使诗歌的格调陡然升高,从个人的不幸遭遇升华到对理想和价值的追求,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也让整首诗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4. 作品点评
《不遇咏》展现了王维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深厚的文学功底。诗中刻画了主人公失意不遇的遭遇,却又彰显出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不仅是诗人自身精神风貌的写照,更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人生态度。此诗从内容到情感表达都极具时代特色,对研究盛唐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价值,它让我们看到即便处于困境,文人心中那份积极向上的力量也从未消逝。
# 快小结,作浅着色。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谭云:真不堪(“百人会中”句下)。钟云:“心不能”,妙在“能”字,把不遇说得肮脏,不是穷愁(“五侯门前”句下)。钟云:四语直而婉,是高、岑绝妙歌行。谭云:读此方知右丞真简寂,经济人原躁不得(末四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珽曰:作不遇诗,辄多怨尤,语易腐。此独破胆选声,入云出渊。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