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jiā
yuá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zuó
dǒu
huí
běi
jīn
zhāo
suì
dōng
nián
qiáng
shì
shàng
yōu
nóng
sāng
jiù
gēng
fǔ​​
chú
suí
tóng
tián
jiā
zhān
hòu
gòng
shuō
nián
fēng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了东方,从今天清晨起,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逐句剖析

"昨夜斗回北":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了东方,

# 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斗:指北斗星。

"今朝岁起东":从今天清晨起,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 东:北斗星斗柄朝东。,起:开始。

"我年已强仕":我已经四十岁了,

# 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无禄尚忧农":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 尚忧:一作惟尚。尚:还。,无禄:这里主要指没有官职,而不是强调没有工资。禄:官吏的薪俸,相当于现在公务员的工资津贴。

"桑野就耕父":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

# 桑野就耕父:一作野老就耕去。桑野:这里指属于诗人自己的田地。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栽植了桑树的田野”或“种满桑树的田野”。桑:古时候以“桑、麻”代替对农作物的称呼。就:靠近。 耕父:农人。

"荷锄随牧童":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 荷:扛,担。

"田家占气候":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

# 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占:推测。

"共说此年丰":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 年丰:年成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田家元日》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为背景,通过四联结构展现诗人对时光流转、仕隐矛盾的思考及田园生活的观察。首联描写冬去春来的时序更替;颔联直述诗人年届四十未获官职的境遇,虽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关心;颈联以平实笔触勾勒田间劳作场景;尾联紧扣元日主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全诗语言质朴,情感内敛,诗人借诗抒情,表面写隐逸生活的闲适自适,实则隐现诗人不甘隐居、渴望建功的矛盾情志,静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田家元日》是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728年)春节,诗人有感于自已去长安应试时的亲身感受所作。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次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应试不第,当时作者三十九岁,仍滞留京师献赋求仕。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传说却因张说私邀入内署时避玄宗于床下。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孟浩然出来相见,结果孟浩然诵读了自己的一首诗,其中有“不才明主弃”。唐玄宗听后十分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终未获启用。诗人归襄阳后漫游吴越,饱览大好山水之胜,写下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通过描绘元日之际北斗星斗柄转向、农人占候气候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节律的敏锐观察与田园生活的融入,既表达了对农耕文明的深切关怀,又暗含了仕途失意却心系天下的复杂情愫。

2. 分段赏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两句以北斗星斗柄的转动为切入点,通过“回北”与“起东”的动态对比,生动展现了岁序更迭的瞬间。北斗星斗柄指向北方为冬,转向东方则标志新春伊始,诗人以天文现象暗合“元日”主题,既点明时间流转的客观规律,又隐含对自然节律的敏锐观察。此联未直接描写节日场景,却以星象变化暗喻辞旧迎新,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一联直抒诗人中年未仕的境遇与心境。“强仕”指四十岁本应出仕的年纪,而“无禄”则流露仕途失意的怅惘。后句“尚忧农”转折,凸显其虽处隐逸仍心系农事的责任感。此联将个人际遇与农本思想结合,既暗含对功名的不甘,又展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矛盾情感中折射出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价值观。“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以白描手法勾勒田园劳作场景。前句“桑野”点明农耕环境,“就耕父”体现与农人的亲近;后句“荷锄随牧童”则通过动作细节展现随性自在的隐逸生活。此联画面感极强,既有躬耕陇亩的质朴,又有与牧童相伴的闲适,动静结合中传递出诗人融入乡土的恬淡心境,呼应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清淡自然”的风格特征。“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收束全诗于对丰收的期许。前句“占气候”呼应古代农耕文明中观天测候的传统,后句“共说”二字以群体性话语强化喜庆氛围。此联表面写农人预测年景,实则暗含双重意蕴:表层指向农业生产,深层隐喻诗人对科举应试的隐晦期待。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使全诗在田园情趣中暗藏现实关切,深化了主题内涵。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既感怀自身际遇的困顿,悯壮志之未酬;亦流露对民生疾苦的体察,忧农事之丰歉,暗含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全诗没有明显的情感波动,语调从容,而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虽然含有年已四十还不能出仕的慨叹,主要还是写与农夫牧童为伍,元日共话丰年的隐居生活情趣。全诗朴素自然,有平淡之趣。

现代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邓安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佩君《孟浩然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过香积寺》

下一篇:唐·杜牧《长安秋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