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shēn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dōu
dào
shì
jīn
liáng
yuán
ǎn
zhǐ
niàn
shí
qián
méng
kōng
duì
zhe
shān
zhōng
gāo
shì
jīng
yíng
xuě
zhōng
wàng
shì
wài
xiān
shū
lín
tàn
rén
jiān
měi
zhōng
jīn
fāng
xìn
zòng
rán
shì
méi
àn
dào
nán
píng

译文

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逐句剖析

"都道是金玉良缘":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

# 金玉良缘: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小说中曾写薛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上面所錾的两句吉利话与贾宝玉出生时衔来的那块通灵玉上“癞僧所镌的篆文”,“是一对儿”。薛姨妈也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持“红楼梦反封建论”者认为这段婚姻是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金玉:语意双关,既有贵重的意思,同时指代宝钗和宝玉。木石,语意双关,和“金玉”相对,指代黛玉和宝玉。良缘:一作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

# 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因前世之盟而产生的爱情。作者虚构宝、黛生前有一段旧缘和盟约:绛珠草为酬报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之惠,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两句与宝玉曾在梦中喊骂“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第三十六回)的话相似,但“俺只念木石前盟”应是摹写宝玉婚后所说的话。持“红楼梦反封建论”者认为宝黛恋情是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空对着":每天面对,

# 空对着:意思是说宝玉与宝钗婚后,虽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爱情。

"山中高士晶莹雪":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

# 雪:“薛”的谐音,指宝钗,兼喻其冷。,山中高士:比宝钗,喻其清高、洁身自好。高士:文雅有涵养的人,指宝钗。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宝钗,表明了宝钗品性的高。

"终不忘":却始终忘不了,

"世外仙姝寂寞林":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

# 世外仙姝寂寞林:“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为绛珠仙子。姝,美女。寂寞林,写明黛玉孤独死去。此句写结了婚以后,贾宝玉总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爱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难平”。

"叹人间":可叹啊,

# 叹人间:这是宝玉对自己与宝钗和黛玉之间两段情缘发出的感叹:直到今天,才终于相信人间之事始终都是美中不足的。

"美中不足今方信":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

"纵然是齐眉举案":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

# 齐眉举案:《后汉书·梁鸿传》中记载,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后因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这里指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虽然宝钗对宝玉很好,但宝玉却始终放不下黛玉,所以说“到底意难平”。案,有足的小食盘。

"到底意难平":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终身误》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这首曲子以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为核心,深刻刻画了宝玉婚后对逝去的林黛玉的念念不忘,以及薛宝钗虽有“金玉良缘”之名,却终陷孤独寂寞的境遇。全曲运用鲜明对比,借宝玉之口,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下所谓“美满婚姻”的否定与批判,揭示了封建家族利益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深刻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红楼梦》“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中,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笔触,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巧妙地融入其中。这两组结构完整的作品,堪称“金陵十二钗”人物塑造的纲领性文本。《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全书的部分情节虽涉及爱情,但曹雪芹对那种浅薄俗气的“才子佳人”式爱情持批判态度。他所认可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和儒家伦理道德基础之上,以共同思想为纽带的纯粹情感。这种爱情本质上是一个深刻的政治问题,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思想冲突与斗争。曹雪芹将《终身误》置于十二首曲子之首,借此凸显宝玉对宝钗和黛玉截然不同的感情,深刻表达了他对“金玉良缘”这一误了他一生的婚姻安排的愤懑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悼亡批判的散曲,以《终身误》为曲名,紧扣“误了终身”这一主题,以贾宝玉的内心独白形式展开。它生动地描绘了宝玉与薛宝钗之间感情隔阂的不幸婚姻,同时抒发了他对林黛玉深深的怀念与眷恋之情,深刻表达了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反感。全曲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通过宝玉的倾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曹雪芹对缺乏爱情基础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与否定。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金玉”与“木石”、“高士”与“仙姝”等对比,突出了宝玉对宝钗和黛玉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婚姻的虚伪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这首曲子开篇便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总领全篇,凸显了宝玉对往昔情感的怀念。首句中的“金”象征宝钗,“玉”则是宝玉自身的代称;次句中的“木”指代林黛玉,“石”自然是指宝玉自己。其含义在于,尽管周围人都众口一词地称赞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强行将他们撮合在一起,但宝玉本人却并不认同,他真正眷恋的,是与黛玉之间被他人轻视的“木石前盟”。第三、四句继续运用对比,分别展现了宝玉对宝钗和黛玉截然不同的情感与态度。其中,“高士”一词本指品德高尚之人,贾府中许多人认为宝钗温柔敦厚、品德出众,堪称“高士”,但宝玉却并不这样认为。这里用“高士”指代宝钗,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雪”与“薛”同音,既点明了宝钗的姓氏,又暗示了宝玉与宝钗相处时那种冷漠、疏离的感受。而“世外仙姝”与“林”则指代林黛玉。黛玉因未能与宝玉结合,最终在抑郁中离世,“寂寞”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她的凄凉境遇。前一句中的“空”字,既描绘了宝玉与宝钗婚后因志趣不合的尴尬处境,体现了他对宝钗的冷漠,又反衬出他对黛玉始终难以忘怀的深情。第五、六句则是宝玉在经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感悟。在与宝钗成婚之前,尽管宝玉也曾目睹他人的不幸,听到过对生活的抱怨,但他自己对生活和爱情仍抱有美好幻想。然而,与宝钗的婚姻以及婚后的生活彻底击碎了他的美梦,使他发出了“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哀叹。最后两句则集中表达了宝玉对封建社会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愤懑与不平。既然封建包办婚姻让他无法与心爱的黛玉结合,那么即使新妇宝钗变成了像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妻,也无法抚慰他内心的痛苦与不满。

4. 作品点评

《终身误》作为《红楼梦》的核心判词之一,以贾宝玉口吻道出封建婚姻的悲剧本质,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运用对比(金玉/木石、高士雪/仙姝林),通过“俺只念”“终不忘”等口语化表达强化主体意识。历史地位上,它既是传统婚恋观的颠覆性书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体现现代爱情观的作品之一。“美中不足今方信”一句,以顿悟式笔法揭示人生本质,成为流传千古的哲理名句。全曲以“意难平”作结,三个字凝练了宝黛爱情的全部悲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曲“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

现代武汉大学珞珈学者陈文新《红楼梦诗词曲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下一篇:清·黄景仁《绮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