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伤心坐画屏":春夜里独自伤心坐对画屏,
# 坐画屏:面对屏风而坐。画屏,饰有彩画的屏风。
"不如放眼入青冥":不如漫步室外放眼望青空。
# 青冥:青色的天空。
"一山突起丘陵妒":一山突然高耸惹得丘陵妒,
# 一山突起丘陵妒:写“放眼入青冥”所见情景,隐含一己绝艳之才不为世人所认知而反遭压抑之意。一山:隐喻杰出人才。丘陵:隐喻官场的奸佞小人。
"万籁无言帝坐灵":万籁无声帝座星独显威灵。
# 万籁无言帝坐灵:喻指朝廷一心独裁,死气沉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声音。灵:威灵有神。帝坐:北极第二星,代指帝王。即小熊座β星。《晋书·天文志》:“北极五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张衡也认为“帝座者,帝王之位也”。古代星象家以此星象征帝王。一作“帝座”。
"塞上似腾奇女气":长城塞外似乎腾起奇女气,
# 奇女气:《汉书·外戚传》载,赵婕妤“家在河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这里借指奇才将要出现的预兆。,塞上:指边疆地区。
"江东久霣少微星":江东上空久已陨落少微星。
# 少微星:星名,一名处士星,古代星象家认为是象征士大夫的星。《晋书·天文志》:“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此处借指有才之士。,霣:一作“殒”,通“陨”。坠落。,江东:指长江下游地区,自古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
"平生不蓄湘累问":平生不似屈原心藏天问事,
# 湘累问:指屈原的《天问》。屈原在《天问》中,一连举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诸如宇宙、自然、神话、历史等,对天发问,表现了诗人的探索精神。湘累,指屈原。《汉书·扬雄传上》:“钦吊楚之湘累”,颜师古注引李奇曰:“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屈原实投汨罗江而死,因汨罗和湘水都注入洞庭湖,古人便误以为汨罗流入湘水,实非。,蓄:心里存有。,平生:一作:“从来”。
"唤出姮娥诗与听":唤出月神嫦娥读诗给她听。
# 姮娥:即嫦娥。神话人物,传说为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不死之药,奔入月宫。一作“嫦娥”。
"沉沉心事北南东":整日心事重重放眼南北西东,
# 北南东:即东西南北,指四方。,沉沉:重重,沉重的样子。
"一睨人材海内空":一览英雄人才天下只觉空空。
# 海内:即国内。,人材:有才能的人。现多写作“人才”。,一睨:犹一瞥,一眼看去。睨,斜着眼睛看。
"壮岁始参周史席":壮年才身入国史馆任得一职,
# 壮岁始参周史席:年已三十才任一史官之职。壮岁,三十岁。作者道光元年(1821)充国史馆校对官,参修《一统志》,时年三十。周史:周代的史官,这里泛指史官。
"髫年惜堕晋贤风":自幼愤世嫉俗身染晋贤之风。
# 髫年惜堕晋贤风:谓自己很早就陷溺于晋人如嵇康、阮籍等通脱放浪之遗风,以致不为俗世所容,仕途坎坷。髫年:指童年。古时幼童垂发,称垂髫。惜堕:此为反语,实则诗人并不可惜。堕,坠落,这里指身染。晋贤风:原指晋初阮籍、嵇康等人为反对司马氏的所谓“礼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清谈风气。此借指议论时政的风气。
"功高拜将成仙外":幻想登坛为将功成求仙而去,
# 成仙:指西汉张良事。张良(?—186),汉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人。他佐刘邦灭项羽后,定天下,封留侯,晚年学道求仙,为道家养生及辟谷之术。,拜将:指西汉韩信事。韩信(?—前196),汉初名将,淮阴人,少时家贫,曾乞食漂母,因受淮阴屠中少年胯下之辱,从项梁举兵,后辗转归汉,拜为大将,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初三杰”。
"才尽回肠荡气中":才能消磨于回肠荡气诗词中。
# 回肠荡气:本指肠为之转,气为之舒,即所谓感心诱耳,缠绵动人,后多形容文艺作品感人至深。这里用来指感人至深的诗词。
"万一禅关砉然破":万一有一天禅关豁然被打开,
# 万一禅关砉然破:“万一”二句:谓参悟人生妙义之后,境界顿开。禅关: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悟道必经的重要关口。此借喻清王朝进行严酷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清规戒律。柔情豪气两相交融。砉然破:这里是突然打破禅关,领悟要道的意思。砉然,形容东西破裂时发出的声响。
"美人如玉剑如虹":美人如莹玉剑气喷吐如长虹。
# 美人:喻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夜坐二首》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两首七言律诗以沉郁笔触交织着对现实的愤懑与对理想的求索,展现了诗人于深夜独坐时纷繁复杂的心绪流动。两章虽各自成篇,却共同构成对时代困局与精神困境的双重叩问。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巧妙融合,展现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一山突起”以高山象征诗人卓尔不群的才华与抱负,而“丘陵妒”则赋予群山以嫉妒的人性特征,暗喻官场中庸碌之辈对革新者的排挤与打压。这种自然景象的拟人化处理,将抽象的政治倾轧转化为具象的山水对立,凸显了诗人对封建官僚体系的批判。“帝坐灵”象征皇权的威严与压抑,而“万籁无言”则暗示在高压统治下社会的沉寂与思想的禁锢。诗人借夜空之景,影射清廷思想专制下“万马齐喑”的现实,表达对人才窒息的愤懑。想象:“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中“禅关”本指佛教参悟教义的障碍,此处隐喻清王朝的思想禁锢与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束缚;“砉然破”以皮骨剥离之声形容禁锢的突然打破,赋予抽象的政治压抑以具象的听觉冲击。而“美人如玉”“剑如虹”则分别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豪迈的抱负,将抽象的精神追求转化为可感的视觉意象,形成刚柔并济的浪漫画面。用典:“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中“一山突起丘陵妒”化用《汉书·外戚传》中汉武帝“奇女气”典故,“万籁无言帝坐灵”借《史记正义》中“少微星”陨落之典。“山”与“丘陵”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以山岳的突兀与丘陵的平庸形成对比,暗喻杰出人才与庸碌官僚的冲突。此意象化用《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隐逸精神,但龚自珍反其意而用之,赋予“山”以抗争性,象征自身才华横溢却遭排挤的境遇。“帝坐”指北极第二星(小熊座β星),古代天文学中象征帝王权威。此典出自《晋书·天文志》对北极星的描述,龚自珍借此暗指清廷统治的专制与僵化。星象的“无言”与“灵威”形成反差,揭露皇权表面神圣实则扼杀生机的本质。直抒胸臆:“春夜伤心坐画屏”“沉沉心事北南东”“春夜伤心坐画屏”“平生不蓄湘累问”中“伤心”“不蓄湘累问”“沉沉心事”“一睨人材海内空”等句均以直白的语言直抒胸臆,毫无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愤懑、对人才的痛惜,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慨。这种手法使情感更具冲击力,与诗中“一山突起丘陵妒”“美人如玉剑如虹”等象征性表达形成鲜明对比,共同展现了龚自珍诗歌“郁怒横逸”的独特风格。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直入情境:春夜中,诗人独坐于绘有图案的屏风前,心头泛起愁绪。“不如”二字转折,写他选择抬头望向浩渺夜空,试图以开阔天地排遣内心烦闷。颔联“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由近及远,“一山突起”勾勒出山势陡峭的画面,与周围低矮的“丘陵”形成对比,“妒”字以拟人手法,暗喻平凡之物对卓越者的不甘;“万籁无言”则渲染出夜空的寂静,“帝坐灵”或指星空的神秘庄严,天地间的静穆与人心的波动形成微妙对照。颈联“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转向地域与人事的联想。“塞上”与“江东”对比,“奇女气”喻指杰出人物,“少微星”本为星宿名,常象征贤才,“久殒”二字则流露出对江东一带人才凋零的惋惜。尾联“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收束于内心独白。“湘累”代指屈原(因屈原投湘而死),诗人说自己向来不似屈原般发出悲愤质问;转而“唤出嫦娥”,邀其共吟诗句,消解愁绪。第二首首联“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勾勒诗人内心。“沉沉”二字道尽心事的压抑,“北南东”暗指思绪的纷乱,“海内空”则直抒对当世人才匮乏的失望,诗人的心事,既包含个人际遇的沉郁,更有对人才凋零的忧虑。颔联“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转向自我经历的回想。“壮岁”与“髫年”形成对比,前者写壮年才得参与史馆修史,暗含仕途起步的艰难。后者“惜堕”二字带着自嘲,童年时本向往魏晋名士的洒脱风度,如今却因现实不得不收敛。颈联“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进一步讲述人生追求。“功高拜将”“成仙”是传统世俗眼中的成功,但诗人以“外”字否定,表明这些并非心中所求;转而聚焦“才尽回肠荡气”,所谓“才尽”,实则是才华在诗文创作中耗尽。尾联“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陡然振起,是全诗的高潮。“禅关”喻指束缚思想的桎梏,“砉然破”传递出突破的期待;“美人如玉”象征高洁的理想或知己,“剑如虹”则以璀璨意象喻指才华与锋芒。这两句既呼应前文的压抑与遗憾,更传递出对自我终将被认可的坚定信念。
4.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与龚自珍多数作品相似,初读时容易让人感到晦涩难懂。但若透过表层文字的遮掩,梳理诗人一贯的思维脉络,仍能较清晰把握其核心意旨。从中可见诗人中年阶段的思想状态:既对当时官场积弊怀有深切的不满,又因自身抱负难以施展而深感苦闷,却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热切期待。龚自珍的诗歌创作虽多取法宋人笔法,但其表达方式别具特色,既能抒发个人情志,又能议论时政,形成了不拘泥于固定程式的创作特点。
# 第一首写朝廷沉寂、扼杀人材,第二首慨叹社会缺乏人材,抨击朝廷不能破格用人。境界高远,词如珠玉。绝妙佳句,竟如脱口而出。
不详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慎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 《夜坐》前一首主要写客观的社会现实,后一首则侧重写自己的内心矛盾。前一首写对清王朝失去信心,有绝望情绪;后一首则写自己主观上仍期待着出现奇迹,以“美人如玉剑如虹”的新境界来突破为清规戒律所封锁的“禅关”,使自已得以施展才智。两诗原属一个整体,不宜只选读一首。那样,作者思想中的另一个侧面就人为地被分割掉了。
不详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吴小如《古典诗词札丛》
下一篇:清·袁枚《祭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