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堕百花洲":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
# 粉堕百花洲:“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也有说,“粉堕百花洲”典出晋代石崇爱妾绿珠。石崇在金谷园百花洲建高楼藏纳绿珠,因赵王司马伦垂涎绿珠美貌,恃权强夺,绿珠在百花洲跳楼自杀,誓死不从。
"香残燕子楼":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
# 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搂怀念旧情的事。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又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故也用以说女子亡去。
"一团团逐对成逑":一团团的洁白柳絮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
# 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毬”谐音“逑”;逑,配偶。这句是双关语。戚序、程高本“对”作“队”,则只就景物说。从己卯、庚辰本。
"飘泊亦如人命薄":柳絮漂泊不定,就像人那样命苦,
"空缱绻":白白地缠绵多情,
# 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
"说风流":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 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草木也知愁":草木好象也知道忧愁,
"韶华竟白头":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
# 谁舍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
"嫁与东风春不管":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也不管不顾,
# 嫁与东风春不管: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凭尔去":任凭你到处漂泊,
"忍淹留":又怎忍心让它长久地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 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唐多令·柳絮》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感怀抒情词。全词以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词多处用典,贴切无痕,如“香残燕子楼”一句,化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女子燕子楼念旧情的典故:关盼盼是唐代徐州名妓,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词歌赋。她被武宁军节度使张愔纳为妾,张愔为她在徐州府第筑建燕子楼。张愔死后,关盼盼一直留在燕子楼,苦苦思念张愔,坚守十余年不曾歌舞。白居易听闻关盼盼如此贞洁,便写诗三首,其中有“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等句。后来关盼盼看到白居易的诗,羞愤难言,开始绝食,最终香消玉殒。后多用此典泛说女子孤独悲愁。双关:“一团团逐对成逑”一句,语带双关,既写柳絮相互簇拥、成双成对的形态,又暗示出黛玉渴求和珍视的爱情,其不被家庭统治者认可的爱情与漂泊无定的柳絮是何其相似。借物抒情:全词借飘泊的柳絮飘零无根,飘坠无人收自比,抒发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物我交融,意蕴浑厚。
3. 分段赏析
《唐多令·柳絮》上片“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这首词以“粉堕”“香残”开篇,并非实指其事,而是即景抒情,巧妙地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交融。《大清一统志》称,“百花洲在姑苏山上”,而林黛玉正是姑苏人。“燕子楼”化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这里用来用来泛说女子的孤独悲愁,这与整日以泪洗面的黛玉心境非常契合。这两句有着非常明显的自况之意,以“粉”“香”暗喻自身高洁的品格,以“坠”“残”来暗示自己难以抗拒命运摆布的悲惨遭遇。“一团团逐对成逑”这是写实景,描写柳絮相互簇拥、成双成对的形态,又语带双关,暗示出黛玉渴求和珍视的爱情。宝黛二人情投意合、心意相通,这份爱情虽能给予黛玉慰藉,却也让她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他们的爱情不被家族统治者接纳,缺乏坚实的现实依托,时刻面临被扼杀的风险,恰似那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柳絮。“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此句看似在感慨柳絮命运轻薄、只能随风飘零,实则是黛玉自伤身世,忧虑即便二人情深意笃,最终也可能落得一场空,这正是黛玉孤独悲愁的原因。下片的自伤之意就更浓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黛玉曾自称“草木之人”,此句是续承上片嗟叹命薄的愁苦之情的一声慨叹。词句表面描绘杨柳草木仿佛懂得忧愁,在春光将尽之际,白茫茫的柳絮挂满枝头,好似愁白了发丝。但字里行间,实则暗藏黛玉自伤青春流逝的哀怨。她感到自己与柳絮一般,难以预料命运走向,因此发出“叹今生、谁舍谁收!”的悲叹,将对自身归宿未知的迷茫与忧虑,尽数倾诉于词句之中。“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写出柳絮随风而去,春天却毫不关心,任凭它四处漂泊,表达出一种被抛弃的哀怨,以及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与悲愤。试想黛玉其时其境,无力保护所爱,只能“凭尔去,忍淹留”而已,这种被强逼割舍所爱的结局该是多么凄惨的。
4. 作品点评
《唐多令·柳絮》这首词以物我合一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来又觉浑然无迹,展现出作者精美的艺术技巧。
# 这首咏物词,既写柳絮,也是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咏物与抒情混然一体,不露斧凿之痕。
现代武汉大学珞珈学者陈文新《红楼梦诗词曲赏析》
上一篇:清·曹雪芹《咏菊》
下一篇:清·施闰章《江月·十月晴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