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ì
tōng
duì
lián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shēn
hòu
yǒu
wàng
suō
shǒu
yǎn
qián
xiǎng
huí
tóu

译文

所聚之财死后足够养家却忘了停止聚敛,直到前进受阻眼前无路才想到回头是岸。

逐句剖析

"身后有余忘缩手":所聚之财死后足够养家却忘了停止聚敛,

# 缩手:停止敛财。,身后有余:所聚之财在自己死后已足够养家了。

"眼前无路想回头":直到前进受阻眼前无路才想到回头是岸。

# 回头:悔改以前所谓,意思是回头即是。,无路:前路受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智通寺对联》为清代曹雪芹所作,出自《红楼梦》第二回。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以倒折逆挽笔法,对比凸显贪婪者不知收手终陷绝境的情景,象征贾府等封建家族兴衰。此联寥寥数语,却寓意深刻,既暗示《红楼梦》中封建家族衰败轨迹,又洞察人性贪婪与命运无常,尽显曹雪芹高超文学技巧与深邃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智通寺对联》由清代曹雪芹创作,出自《红楼梦》。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中进士后任县太爷,却因贪酷徇私被罢官。他遣散家眷,独自游历,到维扬时因染风寒、盘缠不足,在林如海家做塾师暂居。一次他郊外赏景,见到破落的智通寺,寺门旁便是此对联。庙内有昏聩老僧煮粥。这一情节是曹雪芹基于对当时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的洞察而构思,借贾雨村的经历,通过智通寺对联,以小见大,暗示如贾府般封建家族因贪婪不知收手终致衰败的命运,也是对人性贪婪与世事无常的一种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通过智通寺这一小场景及对联,展现封建地主阶级的整体特性,暗示全书情节线索和主题。

2. 分段赏析

上联“身后有余忘缩手”“身后有余”指的是人们在物质或权势等方面已经拥有了充足甚至过剩的储备。然而,“忘缩手”则生动地刻画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即便已有余裕,却依旧不肯收手,继续追逐更多的财富、权力等。一般人本性趋于贪得无厌,不会主动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此句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众多追逐名利者永不满足的心态,为后文展现他们的衰败埋下伏笔,也暗示了这种贪婪必然会带来不良后果。下联“眼前无路想回头”当人们一味贪婪,不断索取,最终会陷入“眼前无路”的绝境,即走到了穷途末路,所有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都化为泡影。此时才“想回头”,但往往为时已晚。这里所说的“回头”,若是像有些人归向宗教寻求解脱,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麻醉的方式,并非真正的“通”(通达、领悟)。此句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因贪婪而迷失的人在面临绝境时的追悔莫及,同时也映射出封建家族在衰败时无法挽回的局面,进一步强调了对联对全书情节线索的概括作用,暗示了贾府等封建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必然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下一篇:清·宋徵舆《忆秦娥·杨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