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yǒng

朝代:清作者:王夫之浏览量:3
guī
qín
xiǎng
míng
duàn
nán
zhī
jìng
guǎn
chuí
yáng
zhū
lèi
jìn
suì
shēng
qiān
qǐng
suí
zhuàn
shā
ér
pín
zhà
mǎn
qīng
chí
shuí
xìn
yún
shēn
chù
yáng
réng
zài
tiān

译文

飞鸟归巢声在暮色昏暝中回荡,雨儿把通往南枝的路径隔断。全然不顾垂杨上水珠如泪般迸落,点点珠泪滴碎在千顷荷叶上,声声不断。鱼儿随着水波游动,像是被欺骗了,点点波纹似浮萍一时之间把清池长满。这时节有谁还相信在碧云深处,仍有夕阳在天涯那边?

逐句剖析

"归禽响暝":飞鸟归巢声在暮色昏暝中回荡,

# 归禽响暝:这两句是说飞鸟归巢引起的声响,打破昏暝暮色中的寂静,但又雨隔通往山林的路径,看不真切。暝,日暮,夜晚时的昏暗。响:回荡。

"隔断南枝径":雨儿把通往南枝的路径隔断。

"不管垂杨珠泪进":全然不顾垂杨上水珠如泪般迸落,

# 进:一作迸。

"滴碎荷声千顷":点点珠泪滴碎在千顷荷叶上,声声不断。

# 滴碎荷声千顷:指雨水滴在杨柳树上,杨柳滴下水珠打在荷叶之上,滴碎了风吹荷叶声响。此句语出欧阳修《临江仙》“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随波赚杀鱼儿":鱼儿随着水波游动,像是被欺骗了,

# 赚杀:赚煞,意谓逗煞。言雨滴水面,鱼儿疑为投食,遂被赚接喋。

"浮蘋乍满清池":点点波纹似浮萍一时之间把清池长满。

# 乍:骤然。

"谁信碧云深处":这时节有谁还相信在碧云深处,

# 谁信碧云深处:这两句以躲在碧云深处的夕阳暗寓南明王朝。

"夕阳仍在天涯":仍有夕阳在天涯那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咏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创作的一首词。词中开篇点明黄昏时分,紧接着描绘雨势之盛,垂杨水珠迸溅、雨打千顷荷叶之声碎乱,渲染出雨意浓密的氛围;下阕通过鱼儿逐波、浮萍满池等场景,间接展现雨落池中引发的变化。而“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以虚实结合之笔,表面写雨后天空景象,实则将王夫之对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永历王朝的复杂情感,如深切忧虑、隐秘希冀等,以含蓄婉转的方式寄寓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王夫之(1619~1692),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而农,号姜(薑)斋、夕堂,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又到桂林依瞿式耜,瞿式耜殉难后,王夫之隐居船山,研究、著述四十余年。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三大思想家”。其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建立了历史进化论,反对退化复古思想。在知行关系上,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在政治上,他提出“均天下”的思想,要求抑制豪强兼并。在诗歌上,他主张重情重意,情景交融。其词芳菲缠绵,风格遒上,往往冲破音律限制。主要作品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楚辞通释》等,均收入《船山遗书》。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王夫之后期的创作。彼时,王夫之已毅然辞去“行人司”之职。永历王朝偏安西南一隅,政治腐败不堪,统治阶层内部矛盾丛生、纷争不断。面对清军大举南下的攻势,桂王朱由榔率部辗转逃亡,从肇庆先后迁至梧州、桂林、全州、武冈等地,这个政权已然摇摇欲坠,覆灭之态尽显。王夫之虽选择辞官归隐,却始终怀着浓烈的民族情怀,他心系时局,对风雨飘摇中的永历王朝仍保持深切关注,并心存一丝希望,正是在此心境下,写下了这首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清平乐・咏雨》是一首婉约派写景词作。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自身信仰、追求与所爱的坚贞不渝,即便面对如大雨般强大的世俗洪流,依然坚守自我、不为所动的高尚品格。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通过鱼儿随波游动和浮萍突然长满池塘的景象,进一步实写雨中池塘的动态变化。这些都是词人眼前真实所见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景的各个方面生动地呈现出来。“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是虚写。此时词人或许并未真正看到夕阳,只是在雨后碧云深处,想象夕阳仍在天涯的情景。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远方天际的夕阳,以虚景拓展了词的意境,给人以悠远深邃之感。托物言志:“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二句,在大雨倾盆、雨云密布的情境下,无人会相信,雨云之上的碧空深处,夕阳依旧在天边燃烧。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慨叹,更是词人的自我表白,体现出他对自身信仰、追求与所爱的坚贞不渝,即便面对如大雨般强大的世俗洪流,依然坚守自我、不为所动的高尚品格。

3. 分段赏析

上阙发端二句“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点明这场大雨降落于暮色黄昏归鸟还巢时分。词人从窗外望去,南枝下的小径被密雨与暮色交织而成的帘幕隔断,归禽的身影隐匿不见,唯有它们扑打翅膀的声响和惊叫声隐约传来。此处以侧笔勾勒雨势,未直接写雨,却通过归禽的动态与小径被隔,侧面写出雨的滂沱与迅猛,营造出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不管垂杨珠泪迸,滴碎荷声千顷”四句,是词人由小径畔杨柳荷塘的雨中景象,对雨之威力生发的一连串奇想。雨打杨柳,晶莹雨点顺着柳枝柳叶迸落,恰似佳人柳眉下滚落的串串泪珠。如此伤心断肠之状,天公密雨却全然“不管”,肆意拨弄杨柳荷叶,任“珠泪”洒落荷塘,点点滴滴,似哽咽之声,敲碎千顷荷塘的宁静。词人借杨柳荷叶的“多情”声状,描绘出大雨的无情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威势,赋予雨以强大的压迫感。​下阕“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二句,进一步深化雨的影响力。大雨倾落池塘,鱼儿隔波误将雨点当作投饵,纷纷跃水争食,出水后方知受骗。而聚生一角的浮萍,随着鱼儿翻水跃波四处漂漾,瞬间铺满清池。“赚”“杀”二字极具表现力,“赚”赋予水波以狡黠之态,“杀”为极甚之辞,生动展现出鱼儿的天真受骗与浮萍的迅速蔓延,层层递进地反托出大雨压倒一切的强悍威力,将黄昏密雨的阴郁喧嚣氛围生动地呈现出来。​结尾“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二句,在将雨势描绘到极致之时,出人意料地宕开一笔。在大雨倾盆、雨云密布的情境下,无人会相信,雨云之上的碧空深处,夕阳依旧在天边燃烧。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慨叹,更是词人的自我表白。众人皆被眼前雨幕蒙蔽,而词人却能洞察到雨云之上的光明,这份洞见彰显出其“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高标卓识,体现出他对自身信仰、追求与所爱的坚贞不渝,即便面对如大雨般强大的世俗洪流,依然坚守自我、不为所动的高尚品格。

4. 作品点评

在“谁信”二字出现前,全词皆为层层蓄势,揭橥主旨——这场铺天盖地的雨景,实则是借物言志的精妙隐喻。滂沱雨幕恰似世间浊流,愈是汹涌,愈能彰显词人穿透云翳、洞察光明的清醒,以及在风雨如晦中巍然独立、坚守信念的崇高品格,其卓然不群的精神境界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咏雨,声情并茂。结尾两句喻君王流亡天涯,有很深的寄托。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邓立勋《婉约词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魏源《晓窗》

下一篇:清·王国维《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