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中流":江水冲激着中流,
"白苹芳草":洲上白苹摇曳、芳草萋萋,
"燕尾江分南浦":江流遇洲分叉,如燕尾般分流于南浦。
# 浦:水滨。,燕尾江分:谓江流分岔有如燕尾。
"盈盈待学春花靥":体态轻盈的女子,想要学得春花般娇艳的容颜,
# 春花靥:言面貌像春花般好看。,盈盈:美好貌。多指人之风姿、仪态。
"人面年年如故":年年赏春的人面,依然如往昔般美丽。
"留春住":人们盼着春天停留,
"笑几许浮萍":却只能苦笑看那点点浮萍,
# 笑几许浮萍:一作笑浮萍、轻狂。
"旧梦迷残絮":旧日春梦,已迷失在纷飞的残絮里。
"棠桡无数":江上无数华美的船只。
# 棠桡:指沙棠木做的船桨。桡:桨,亦指舟。
"尽泛月莲舒":在月光下随波泛行,莲花舒展,
# 泛月:月下泛舟。
"留仙裙在":好似美人的仙裙摇曳,
# 留仙裙:谓赵飞燕裙。《赵飞燕外传》载:婕妤接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池中起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縠无缝衫,后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广榭上,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瓯,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顺风扬音,无方长吸细袅与相属,后裙髀曰:“顾我,顾我!”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曰:“无方为我持后!”无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风霁,后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怅然曼啸,泣数行下。帝益愧爱后,赐无方千万,入后房闼。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
"载取春归去":最终载着春光一同消逝。
"佳丽地":曾是美丽迷人的江南胜地,
# 佳丽地:言土地景物之美好。此指东洲。
"仙院迢迢烟雾":仙院笼罩在迢递烟雾中,
# 迢迢:犹遥远。一说迢遥。
"湿香飞上丹户":湿润的花香飘上红漆的门户。
# 丹户:犹朱户。
"醮坛珠斗疏灯映":醮坛上,稀疏的灯火与天上星斗相映,
# 珠斗:犹星斗。,醮坛:道士作法之神坛。
"共作一天花雨":仿佛共同织就一天花雨。
# 花雨:即雨花。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有法师讲经,感天雨花,天花坠落如雨,起台名雨花台。词中“一天花雨”本此。
"君莫诉":请不要诉说哀愁,
"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你可看见,江南的渡口已如同桃根断绝,沦于敌手。
# 桃根已失:王献之送桃根之典。
"风狂雨妒":狂风骤雨肆虐,
"便万点落英":即便有万点落花,
"几湾流水":几湾流水,
"不是避秦路":也再不是可以躲避战乱的桃花源。
# 不是避秦路:用《桃花源记》典故,言避乱无地。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王夫之(1619~1692),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而农,号姜(薑)斋、夕堂,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又到桂林依瞿式耜,瞿式耜殉难后,王夫之隐居船山,研究、著述四十余年。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三大思想家”。其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建立了历史进化论,反对退化复古思想。在知行关系上,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在政治上,他提出“均天下”的思想,要求抑制豪强兼并。在诗歌上,他主张重情重意,情景交融。其词芳菲缠绵,风格遒上,往往冲破音律限制。主要作品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楚辞通释》等,均收入《船山遗书》。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潇湘东洲桃浪的词作,借春日桃浪、游人及春逝之景,往昔烟雨楼阁风光,写清军入侵、江山沦丧,抒发亡国之痛与遗民悲怆,尽显深沉家国情怀。
2. 分段赏析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此句以简洁凝练之笔,描绘出东洲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秀丽风光。江水奔涌而来,被东洲从中“剪开”,宛如燕尾般分流于南浦,洲上白苹摇曳、芳草萋萋,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水岸画卷徐徐展开,为后文赏春场景的呈现奠定了优美的环境基调。“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写那身姿轻盈的游春女子,精心装扮自己,希望能如春花般娇艳动人,且年复一年皆是如此。通过对女子爱美之心与赏春热情的刻画,侧面烘托出春天的魅力,也暗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与期盼。“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人们满心殷切地想要挽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天却悄然流逝。面对眼前残留的水上浮萍与空中飞絮,只能付之一笑,这“笑”中饱含着对春去难留的无奈与怅惘,曾经春日里的美好如同旧梦,在残絮中渐渐迷失。“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江上众多精美的画舫穿梭,船上女子衣着华美,在月光下悠然泛舟,莲花在船边舒展,仿佛连她们飘逸的裙摆都在诉说着春日的风情。但即便如此,春天依然不可阻挡地离去,在这热闹的夜游场景中,更反衬出春逝的匆匆与无情。“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作者笔锋一转,由眼前春景追忆往昔江南的繁华绮丽。那如仙境般的院落,云雾缭绕,湿润的香气飘散在朱红的门户间,道家醮坛上,稀疏的灯火与天上的星斗相互辉映,好似天降花雨,充满神秘而美好的氛围。然而,这一切都如春天一般,已消逝不见。“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作者沉痛地劝人莫要诉说哀愁,因为江南的桃根古渡已沦陷敌手。在这风雨交加、动荡不安的时代,即便有万点落花飘零、几湾流水潺潺,也再不是能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此时西南地区也大多被清人占据,百姓无处可逃,作者作为明朝遗民,将亡国之痛、对百姓苦难的悲悯之情,尽数融入这字字句句中,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悲愤难平。
3. 作品点评
本词表面铺陈江南景致,实则深寓故国沦丧之痛,在承袭辛弃疾愁苦孤愤词风的同时,巧妙运用自然意象与人事的类比隐喻,构建出含蓄深沉的抒情体系。全词以辛词式的类比手法,在景物描摹中暗藏兴亡之叹,语言凝练而意象丰沛,于含蓄婉转中透出沉郁悲凉的情感力量。
上一篇:清·柳亚子《题张苍水集(其四)》
下一篇:清·朱彝尊《点绛唇·万里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