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ēng
lòu
·
·
běn

朝代:清作者:王夫之浏览量:3
xié
yuè
héng
shū
xīng
jiǒng
dào
qiū
xiāo
zhēn
yǒng
shēng
huǎn
huǎn
líng
líng
shuāng
móu
wèi
jiōng
shuāng
zhuì
yōu
chóng
jiǔ
céng
zuì
tiān
xià
shì
shào
nián
xīn
fēn
míng
diǎn
diǎn
shēn

译文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缓缓,水滴声清越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逐句剖析

"斜月横":一轮弯月挂在西边,

"疏星炯":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

# 炯:明亮。

"不道秋宵真永":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

# 永:漫长。

"声缓缓":漏壶滴水的声音缓缓,

"滴泠泠":水滴声清越在耳边。

# 滴泠泠:指漏壶滴水之声。

"双眸未易扃":使人难以入睡。

# 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霜叶坠":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

"幽虫絮":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

# 絮:鸣叫。,幽:阴暗的角落。

"薄酒何曾得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

# 薄:少许。

"天下事":天下大事,

"少年心":儿女情长,

"分明点点深":只能深埋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更漏子·本意》是清代词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词中描摹主人公因长夜难眠而深为更漏之声所扰,“斜月横,疏星炯”既是室内所见之景,亦渲染出孤寂凄清之境,自然引发下文种种思绪。整首作品饱含深沉的忧患意识,主人公辗转反侧的情态跃然纸上,结句“天下事,少年心”更直抒胸臆,将拳拳报国之情倾泻而出。全词语工句丽,对仗谨严,上阕铺陈夜景,下阕直陈襟怀,尤以“天下事,少年心”三句最为沉郁,将个人身世与家国情怀交融,情韵悠长而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王夫之(1619~1692),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而农,号姜(薑)斋、夕堂,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又到桂林依瞿式耜,瞿式耜殉难后,王夫之隐居船山,研究、著述四十余年。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三大思想家”。其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建立了历史进化论,反对退化复古思想。在知行关系上,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在政治上,他提出“均天下”的思想,要求抑制豪强兼并。在诗歌上,他主张重情重意,情景交融。其词芳菲缠绵,风格遒上,往往冲破音律限制。主要作品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楚辞通释》等,均收入《船山遗书》。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亡后,衡阳王夫之曾率乡民抵御清军。兵败归乡后,他选择隐居石船山治学著述,以思想抗争延续家国情怀。晚年贫病交加之际,连日常书写所需的纸笔都仰赖友朋接济。即便生活困顿至此,他仍笔耕不辍,终至磨砚提笔皆显力不从心。目睹复国无望的现实,王夫之悲愤交加,遂将满腔孤愤倾注于著述之中,借文字寄托家国之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词人因长夜难眠而深为更漏之声所扰而引发各种思绪,表达出词人拳拳报国之情。

2.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斜月横,疏星炯”勾勒出的夜空景象,营造出空寂寥落的意境氛围。这一环境描写不仅奠定了全词感伤基调,更成为后续情感抒发的艺术铺垫。承上启下:“双眸未易扃”揭示了词人因内心烦乱难以入眠的焦虑状态。这一描写既与上文描绘的萧瑟夜景形成呼应,又为下文抒发报国无门、忧思家国的深沉情感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上阙“斜月横,疏星炯”这一环境描写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不仅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更以寒夜中的漏壶滴水、下阕中的霜叶坠地与秋虫哀鸣之声层层递进,在声景交融间延展出秋夜的难捱与寂静。这种对长夜辗转的描摹,实则暗含作者内心难以平复的孤寂,更折射出他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双眸未易扃”直指彻夜难眠的状态,与“不道秋宵真永”形成回环呼应。正是由于愁绪郁结难以释怀,词人方觉秋夜漫长如岁。这种借时长衬心境的笔法,既承接上文对清冷环境的刻画,也为后文壮志未酬的悲慨与忧国情怀的抒发做好铺垫。下阕“薄酒何曾得醉”实为倒装句式,表面写借酒浇愁而不得解脱,深层则暗藏心忧家国而忧思难眠的深重愁绪。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的直抒胸臆,将反清复志未遂的悲愤与对苍生的牵念熔铸一体,使酒难醉的困顿与心事重重的煎熬浑然交织,凸显词人忧患之深与志向之坚。

4. 作品点评

全词结构工整,上片写夜晚景色,下片抒发志向。作者秋夜辗转难眠,喝酒想借酒消愁却还是无法入睡,主要因为内心忧虑国事民生。词人借助“更漏声”表达内心情感。整首词描写长夜失眠、被更漏声打扰的情景。最后三句由己及国,感慨家国命运,情感真挚动人,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船山词言皆有物,与并时批风抹露者迥殊,知此言可以言词旨。”这阕小令写长夜秋声,听在耳中,击入心头,“天下事”三字使“点点深”力重千钧。结三句平直中回漩郁勃气,反卷上片则清丽缠绵之境顿觉峭然萧然,清劲见骨。

近代叶恭绰《广箧中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嘲顽石幻相》

下一篇:清·曹雪芹《五美吟·明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