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yín
·
·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cháng
duàn
zhuī
xiào
fēng
yōu
hèn
duì
chóng
tóng
qíng
péng
gān
shòu
nián
hǎi
yǐn
jiàn
chǔ
zhàng
zhōng

译文

听到乌骓迎着夜风悲鸣令人断肠,恨对双瞳的丈夫有如死别的悲伤。反复无常的黥彭得到醢刑的下场,他们不如虞姬饮剑那样忠贞坚强。

逐句剖析

"肠断乌骓夜啸风":听到乌骓迎着夜风悲鸣令人断肠,

# 肠断乌骓夜啸风:夜闻骏马嘶鸣,令人肠断。乌骓:史载项羽有“骏马名骓”即是。程高本改作“乌啼”,大误。如此则“夜啸风”必解成夜风如啸方通,但这一来,整句全无史实根据了。其实“啸风”是指马鸣,也常说“嘶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恨对双瞳的丈夫有如死别的悲伤。

# 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虞兮:用项羽歌中原词。兮,啊。

"黥彭甘受他年醢":反复无常的黥彭得到醢刑的下场,

# 黥彭甘受他年醢: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黥布、彭越原来都是项羽部将,降刘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后来黥布举兵叛变,被刘邦所杀;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诛,剁尸。甘受:本意为甘愿承受。这里引申为罪有应得。醢:肉酱,这里指剁尸剐肉的醢刑。

"饮剑何如楚帐中":他们不如虞姬饮剑那样忠贞坚强。

# 何如:哪里比得上。,饮剑:自刎。虞姬自刎于楚帐,当是《楚汉春秋》等书据《史记》中基本史实敷演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五美吟·虞姬》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以“乌骓夜啸”“幽恨对重瞳”勾勒出垓下之围的悲怆场景,暗写项羽与虞姬诀别的历史瞬间;后两句借黥布、彭越叛汉后遭醢刑的结局,反衬虞姬自刎楚帐的刚烈抉择。全诗通过对比虞姬的忠贞赴死与黥、彭的苟且偷生,凸显其宁死守节的高洁品性。此诗名义咏史,实则以虞姬自喻,既暗合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孤傲心性,亦隐晦表达对现实压迫下坚守气节的人格追求,含蓄折射出对封建伦理束缚的抗争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曹雪芹于《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借林黛玉《五美吟》中的《虞姬》一诗,暗喻贾府由盛转衰的颓势。此时贾府表象虽维系着“赫赫扬扬”的繁荣假象,内里却已趋于空乏,宗族矛盾日趋尖锐。黛玉作为具有反叛意识的贵族女性,其追求人格独立、疏离传统礼教的精神特质,与贾府以封建纲常为根基的统治体系形成本质冲突。随着贾母、王夫人等封建家长对宝玉婚姻的隐秘布局,黛玉日益被排斥于权力结构边缘,周遭的冷遇与倾轧使其深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孤绝困境。于是她便借《虞姬》这首诗言志,自我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以垓下之战为背景,前两句“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勾勒出项羽乌骓马夜嘶、虞姬含恨诀别的悲怆场景,后两句“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则通过黥布、彭越叛主降汉终遭酷刑的历史反衬,揭示苟且偷生者的可耻结局。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黥布、彭越叛主求荣的史实“甘受他年醢”,与虞姬“饮剑楚帐”的殉节形成强烈反差。前者虽苟活却遭酷刑,后者虽殒命而全节,构成“忠奸”“生死”双重对照,突显虞姬忠贞品格。

3. 分段赏析

“肠断乌骓夜啸风”,此句描绘出一幅凄惨的画面,乌骓马在夜间迎着夜风嘶鸣,那声音令人肝肠寸断。乌骓是项羽的坐骑,它的悲鸣为虞姬的自刎渲染出浓厚的悲伤氛围。“虞兮幽恨对重瞳”,承接上句,写虞姬满怀幽恨,对着项羽悲伤叹息。这里的“恨”字,可能包含着虞姬对项羽在一些决策上的埋怨,比如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没杀掉刘邦,导致如今陷入绝境。“黥彭甘受他年醢”,指出黥布和彭越这两位项羽的部将,后来投降刘邦,最终却落得个被剁为肉酱的可耻下场。黛玉通过对他们的鄙薄,反衬出对虞姬的崇敬。“饮剑何如楚帐中”,将黥布、彭越与虞姬进行对比,强调他们比不上虞姬在楚帐中拔剑自刎的忠贞坚强,突出了虞姬的高尚品德。

4. 作品点评

《五美吟·虞姬》运用对比手法,赞美了虞姬忠贞不渝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反复无常的黥布与彭越。作者颂扬虞姬,意在表明:宁可如虞姬自刎,也绝不像黥彭背叛自己的初衷那般卑劣。在《葬花辞》中,黛玉曾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正是她赞美虞姬的思想根源。此诗寄托着对封建礼教压迫的不屈与叛逆精神。从《虞姬》可见,黛玉创作《五美吟》并非“胡乱凑几首诗”,而是真的“以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前两句概括垓下之战的悲壮历史情景,揭示虞姬为事业和爱情而壮烈献身的悲剧美,后两句以反复无常的将军英布和彭越的可耻下场反衬虞姬,表达诗人对这位“脂粉英雄”的崇敬和颂扬之情。

现代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厉鹗《灵隐寺月夜》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