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揖雄谈态自殊":李靖长揖不拜雄辩善谈神态不凡,
# 长揖雄谈态自殊:李靖谒杨素时,杨素态度倨傲,李靖长揖(拱拱手)不拜,并指责杨待客不逊,杨连忙谢罪。后来,杨素听了李靖的一番高谈雄辩,更心悦诚服。长揖:拱拱手,程高本改为“长剑”。雄谈:是说李靖阔论高谈,滔滔雄辩。态自殊:指李靖的态度自如,与众不同。
"美人巨眼识穷途":红拂眼光敏锐看出穷途中的英豪。
# 美人巨眼识穷途:红拂能在李靖尚处卑贱地位时,看出他日后必有一番作为,所以说她具有眼力,见识卓越。巨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识远大。梦稿本作“具眼”,亦通。然小说中有“巨眼英豪”(第一回)之语。
"尸居余气杨公幕":杨素那死气沉沉腐朽将亡的府署,
# 尸居余气杨公幕:说红拂奔离杨府事。尸居余气:用以说人将死,意思是虽存余气,而形同尸体。语出《晋书》:李胜曾对曹爽说:“司马公(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红拂投奔李靖,李清恐杨素不肯罢休。红拂也说:“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杨公幕:指杨素的府署。
"岂得羁縻女丈夫":怎么能够困留得住女中的大丈夫?
# 女丈夫:指红拂,后人称她与李靖、虬髯客为风尘三侠。,羁縻:束缚、留住。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歌咏红拂事迹的诗,赞美了精神上的知己之情和不拘流俗的气概。全诗用词豪爽,通篇引用红拂的豪爽事迹,与现实中林黛玉慢慢耗尽自己的生命形成对比,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强化了悲剧意味。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羁縻”,更突出地表现了她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的理想。
3. 分段赏析
“长揖雄谈态自殊”描绘了李靖谒见杨素时的场景。李靖以长揖之礼而不跪拜,显示出他的不卑不亢和非凡气度。同时,他雄辩滔滔,谈论天下大事,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这里的“态自殊”三字,既是对李靖神态的描绘,也是对他非凡气质的赞美。“美人巨眼识穷途”这句诗赞美了红拂的远见卓识。红拂作为杨素的婢女,本有机会享受荣华富贵,但她却能从李靖的谈吐和神态中看出他将来必非庸碌之辈,于是毅然决定投奔李靖,与他同往太原辅佐李世民起兵讨伐隋王朝。这里的“美人”指的是红拂,“巨眼”则是对她识人眼光的赞美,“识穷途”则是指她看出李靖的非凡前程。“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这两句诗进一步对比了杨素和红拂的不同命运。杨素虽然位高权重,但已经如同“尸居余气”,形容他虽存余气但形同尸体,即将走向衰败。而红拂则被称为“女丈夫”,她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投奔李靖,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气概。这里的“岂得羁縻女丈夫”一句,既是对红拂英勇行为的赞美,也是对她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
4. 作品点评
此诗《五美吟·红拂》以其雄浑的言辞和磅礴的气势,在林黛玉的《五美吟》组诗中独树一帜,展现出最为高昂的格调。它深刻映射了林黛玉内心深处对周遭环境束缚的不甘,以及她对自由与美好理想的大胆追求与渴望。
# 红拂,有胆有识,且能当机立断,敢作敢为,堪称女中豪杰。林黛玉抒发了她对红拂的赞扬之情,鲜明地展示了她渴求冲破封建罗网、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境界,真有些“诗胆如铁”的意味了。可以说,这首诗悬最能体现黛玉性格的英爽因素的。
现代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
上一篇:清·黄宗羲《山居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