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yín
·
·
míng
fēi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jué
yàn
jīng
rén
chū
hàn
gōng
hóng
yán
mìng
jīn
tóng
jūn
wáng
zòng
shǐ
使
qīng
yán
duó
quán
huà
gōng

译文

艳丽惊人的王昭君远嫁匈奴离开汉宫,年轻貌美的女子多是薄命人古今相同。汉元帝即使不重视女子的美丽。为什么把决定的权力交给画工?

逐句剖析

"绝艳惊人出汉宫":艳丽惊人的王昭君远嫁匈奴离开汉宫,

# 出汉宫:指昭君出塞和亲事,远嫁匈奴。,绝艳:艳丽惊人。

"红颜命薄古今同":年轻貌美的女子多是薄命人古今相同。

# 同:相同。,红颜命薄:年轻貌美的女子命运不好。戚序本作“薄面”,庚辰本(此回据程高系统本抄配)作”命薄“,这里从列藏本。

"君王纵使轻颜色":汉元帝即使不重视女子的美丽。

# 轻颜色:是说不看重女子的美丽。,君王:指汉元帝。

"予夺权何畀画工":为什么把决定的权力交给画工?

# 畀:给。,夺:剥夺、弃置。,予:赐予、加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五美吟·明妃》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其著作《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之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并非直接依据史书对明妃(即王昭君)的记载,而是巧妙地引用了《西京杂记》中关于明妃不幸命运的传说,为全诗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哀怨的面纱。诗的上半部分,林黛玉以细腻的笔触哀叹了明妃远嫁异域的悲惨遭遇,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位古代女性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而下半部分,则笔锋一转,直接表达了对汉元帝在选妃及和亲政策上失策与不作为的不满,这种不满实际上也是黛玉对自己在爱情婚姻方面无法自主、受人摆布的内心苦恼的间接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红楼梦》的第六十四回中,曹雪芹巧妙地安排小说人物林黛玉创作了一首《明妃》诗。此时的贾府,表面上依旧声威显赫,实则已如强弩之末,种种危机四伏,濒临崩溃的边缘。作为封建贵族阶级中的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与封建正统观念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言行与贾府的统治秩序及家族利益产生了直接的冲突。随着贾府内部矛盾的日益激化,那些维护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们逐渐撕去了家族亲情之间的温情面纱,对林黛玉的态度愈发冷淡与孤立。尽管这种待遇并未能迫使她屈服,但却让她的精神世界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情感变得抑郁难舒,内心的愤懑与理想无处宣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林黛玉借《明妃》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她以明妃的遭遇为引子,实际上是在自我悲叹,抒发自己长久以来积压在内心的愤懑与追求自由的理想。这首诗不仅是对明妃命运的哀叹,更是林黛玉对自己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无法自主掌握命运的无奈与抗争的深刻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女性形象,在封建社会的重重束缚下,依然保持着对自由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融入林黛玉对自身爱情婚姻不能自主的感慨,将历史人物的悲剧与个人情感相融合,以古讽今,既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层昏庸的不满,也展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诗人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上王昭君(明妃)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通过描绘明妃的美丽、哀愁以及远嫁异域的悲惨命运,诗人实际上是在自我悲叹,抒发自己长久以来积压在内心的愤懑与对自由的渴望。这种借古喻今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意义。反问:“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后两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极具艺术张力,强烈地质疑了汉元帝将选妃大事托付画工毛延寿,致使王昭君远嫁匈奴的荒唐行径,直接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层的昏聩与腐朽。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林黛玉以深情笔触勾勒出明妃王昭君的悲剧画卷。她用“绝艳惊人”描绘明妃的倾世容颜,却笔锋急转,以“红颜命薄”道尽命运无常。在林黛玉笔下,明妃的绝美与远嫁匈奴的凄凉宿命交织,这份将个人悲剧升华为群体命运的慨叹,暗含着她对“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一现实的无奈与悲悯。​后两句诗意陡然转变,化作对封建统治的犀利诘问。林黛玉以慨叹之语直指汉元帝在选妃与和亲决策中的昏聩,更以精妙的反问“予夺权何畀画工?”,质问帝王为何将女子命运随意托付画工。这一反问如惊雷破空,不仅痛斥汉元帝的荒唐行径,更撕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女性沦为政治牺牲品的残酷真相,深刻揭示出封建等级制度对女性命运的戕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王夫之《更漏子·本意》

下一篇:清·施闰章《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