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三生愿":不知道我的婚配能否如愿,
# 未卜三生愿:指贾雨村不能预料自己对甄家丫环的心愿能否实现。三生,佛教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转生之说。唐代李源与圆泽和尚很要好,圆泽临死相约十二年后在杭州天竺相见。后来李源去赴约,见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见袁郊《甘泽谣》)这是在说前世有缘的宗教迷信故事。后多引申指男女姻缘。小说中“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即借此意。未卜:就是不能预测的意思。
"频添一段愁":愁上加愁。
# 频添一段愁:指团圆的月亮常增添他自己的烦恼。“一段愁”是用李白《长门怨》中“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的诗意。频:时时、屡屡之意。频添指团圆的月亮常增添他自己的烦恼。
"闷来时敛额":烦闷时经常皱起眉头,
# 敛额:皱眉蹙额,愁闷的样子。
"行去几回头":想起她离开时的几次回头。
# 行去几回头:此句说甄家丫环看到了他,离去时“不免又回头一两次”。
"自顾风前影":看看我目前的囧况,
# 自顾风前影:“自顾”二句:意思是:“看看自己一副倒霉的样子,哪配找对象呢?”“顾影”,是说他孤单一身,形影相吊,自惭功名未就之意。“风前”,指飘泊淹留,羁旅他乡。
"谁堪月下俦":谁能够做我的新娘?
# 俦:伴侣。引用的是唐代韦固遇一老人于月下翻检婚姻册子为其定婚的故事。(出《续幽怪录》)后称说媒的为“月老”就出自这个故事。,谁堪:何堪、怎堪。“谁”在这里不是“哪一个”的意思。“月下俦”,指成亲。
"蟾光如有意":月光啊,你若懂我情意,
# 蟾光:月光,暗指“蟾宫折桂”。
"先上玉人楼":先照亮我心上人的绣楼。
# 玉人楼:指所思念的女子的住处。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爱情的诗。这首诗在塑造贾雨村性格、展现其为人上,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初步轮廓,如同为打造完整艺术典型,精心涂抹了一层协调的底色,使贾雨村这一形象初现端倪。
2. 分段赏析
首联“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开篇便将贾雨村满心的愁绪展露无遗。此联以一个“愁”字切入,精准地呈现出贾雨村内心的矛盾纠结。一方面,他对与娇杏缔结连理满怀期待,幻想能与佳人共赴未来;另一方面,他又因自身处境而暗自揣测,怀疑自己不过是在一厢情愿,白白倾注情感,徒增烦恼。毕竟他穷困潦倒,条件实在太差,成功赢得娇杏芳心的希望实在渺茫。颔联“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进一步道出了贾雨村愁闷的根源。理智在炽热的情感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如同世间所有陷入热恋之人,贾雨村满心皆是烦闷与惆怅。娇杏那几次回头的美丽身影,如同鬼魅般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挥之不去,让他愈发陷入情感的漩涡无法自拔。颈联“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笔锋一转,着重描写贾雨村当时的处境,尽显其对未来感情的担忧。在风前月下,他看着自己身上那身破旧不堪的衣服,寒酸之态尽显。此时的贾雨村不过是寄居于葫芦庙内,居无定所,身无长物,唯有对着自己的影子暗自神伤。这般境地,怎能不让他自惭形秽?他不禁思索,如此窘迫的自己,究竟还有谁会赏识,愿意与自己携手共度一生呢?此联的语调低沉压抑,将贾雨村的情绪带入了低谷。尾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恰似“银瓶乍破”,语调陡然变得高亢激昂。贾雨村在经历一番深思熟虑后,心中突然闪过一丝光亮,瞬间豁然开朗。他深知,在这封建社会,“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是文人实现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唯有高中科举,才能拥有荣华富贵,才能给佳人幸福,实现封妻荫子的美梦。为了能赢得美人的青睐,他当下首要之事便是“蟾宫折桂”,在科举中崭露头角。
3. 作品点评
此诗在塑造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时,对其性格特质与处世风格进行了精妙的勾勒,为读者勾勒出其初步轮廓,更为后续构建丰满立体的艺术典型奠定了基调,赋予了形象以内在的和谐统一之美。
上一篇:清·朱彝尊《高阳台·桥影流虹》
下一篇:清·蒲松龄《牧童逮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