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áng
xiè
yǒng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guì
ǎi
tóng
yīn
zuò
shāng
cháng
ān
xián
kǒu
pàn
chóng
yáng
yǎn
qián
dào
jīng
wěi
chūn
qiū
kōng
hēi
huáng
jiǔ
wèi
xīng
hái
yòng
xìng
fáng
lěng
dìng
jiāng
jīn
luò
chéng
yuè
kōng
shǔ
xiāng

译文

坐在桂花飘香的桐阴下举杯痛饮,京都中的馋嘴早已盼望着重阳节的到来了。眼前的道路你从不管纵横一味旁行,装模作样肚子里却只有黑膏和蟹黄。酒也敌不过你那腥味还得用菊花,为防腹内积冷吃时定要多加姜。横行到今落入锅里得到了什么好处,月夜里水边上只留下了禾黍的芳香。

逐句剖析

"桂霭桐阴坐举殇":坐在桂花飘香的桐阴下举杯痛饮,

# 举殇:举杯饮酒。,霭:云气。,桂:桂花。

"长安涎口盼重阳":京都中的馋嘴早已盼望着重阳节的到来了。

# 盼重阳:《红楼梦》诗多含隐义,菊花诗与蟹诗共十五首,明写出“重阳”的三首,即宝钗所作的三首。这很值得注意。正如“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等诗句,看来与探春后来远嫁的时节有关一样,宝钗始言“重阳会有期”,继言“聊以慰重阳”,这里又说“涎口盼重阳”。可见,“重阳”当与后半部佚稿中写宝钗的某情节有关。,长安涎口:京都里的馋嘴。佳节吃蟹是豪门贵族的习好,故举长安为说。

"眼前道路无经纬":眼前的道路你从不管纵横一味旁行,

# 眼前道路无经纬:蟹横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横,它是不管的。经纬,原指织机上的直线与横线,此处指道路的纵横,引申指纵横、法度。

"皮里春秋空黑黄":装模作样肚子里却只有黑膏和蟹黄。

# 皮里春秋空黑黄:蟹有壳无皮,皮里”就是壳里,即肚子里。活蟹的膏有黄的黑的不同的颜色,故以“春秋”说花色不同。又“皮里春秋”是成语,出《晋书·褚裒传》:褚裒为人外表上不露好恶,不肯随便表示赞成或反对,而心里却存着褒贬。所以有人说他“有皮里阳秋”。《春秋》原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之书改订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文字简短,前人以为其字字深藏褒贬。因晋简文帝后名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故这一成语亦作“皮里阳秋”。后多用以说人心机诡深,而不动声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煮食。

"酒未敌腥还用菊":酒也敌不过你那腥味还得用菊花,

# 用菊:指所饮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传说重阳饮菊花酒可辟除恶气。,敌腥:抵消腥气。戚序本作“敲醒”,形讹。程高本改“敌”为“涤”。敌:抵挡,对抗。

"性防积冷定须姜":为防腹内积冷吃时定要多加姜。

# 性防积冷:蟹性寒,食之须防积冷。

"于今落釜成何益":横行到今落入锅里得到了什么好处,

# 成何益:意谓横行和诡计又有何用。,落釜:放到锅子里去煮。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月浦空余禾黍香":月夜里水边上只留下了禾黍的芳香。

# 空余禾黍香:就蟹而言 ,既被人所食,禾黍香已与它无关。唐代陆龟蒙《蟹志》:“蟹始窟穴于沮洳(jù rù,低湿之地)中,秋冬至,必大出,江东人云,稻之登也。”又宋代傅肱《蟹谱》:“秋冬之交稻粱已足...江俗呼为‘乐蟹’,最号肥美。”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蟹原来生长处。诗中常以“月”点秋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螃蟹咏》是清代曹雪芹的作品,首联描绘赏蟹场景;颔联、颈联借蟹讽刺人;尾联写蟹最终落得被煮结局。该诗看似闲吟景物,实则为一篇暗藏锋芒的政治讽刺诗,深刻地批判了现实黑暗政治下的丑恶人物。在《红楼梦》的精彩篇章里,此诗由薛宝钗创作而成,这与小说精心塑造的人物性格及修养高度契合。薛宝钗向来以博学多才著称,对世故人情亦洞若观火。她作诗风格含蓄老练,意境深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为人处世方面,她秉持随分从时的态度,给人以平和宽容之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软弱糊涂。实际上,宝钗是一位极具城府之人,在必要时刻,她亦能展现出犀利的口角锋芒,堪称强者。如此性格鲜明的人物,吟出《螃蟹咏》这般的诗作,实在是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螃蟹咏》源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在这一回中,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借吟咏螃蟹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战,此诗的创作者正是薛宝钗。《螃蟹咏》与《菊花诗》紧密相连,二者皆诞生于同一场诗会——菊花诗会。此前,林黛玉凭借出众的才思“魁夺菊花诗”,在诗会中崭露头角;而后,薛宝钗的《螃蟹咏》以“讽和”的独特韵味接续而来,为这场诗会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人们在桂霭桐阴下饮酒吃蟹的情景,通过对螃蟹“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等特点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对螃蟹辛辣讽刺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横行霸道、心机深沉却无真才实学之人的批判和嘲讽,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中不良现象的洞察和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首联引用“长安涎口”的典故,以唐玄宗时期李汝阳贪吃的事例来刻画人们啖蟹时的贪吃模样,为后文借螃蟹讽刺世人做铺垫。烘托:“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描绘人们在桂霭桐阴下饮酒啖蟹的画面,以及刻画人们的贪馋,来烘托薛宝钗急切欲将螃蟹吃掉的情绪,进而暗示她对螃蟹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嫌恶。

3. 分段赏析

首联勾勒出众人于飘散着桂花芬芳的桐树树荫下,饮酒啖蟹的画面,还引用“长安涎口”这一典故,以唐玄宗时期喝了三斗酒,上朝途中见运曲酒之车仍会垂涎的李汝阳(李琎)为例,刻画人们的贪吃模样。然而,此表述虽近似调侃,却毫无幽默诙谐之感。诗中处处流露出对螃蟹的极度嫌恶。她刻画人们的贪馋,实则为烘托自己急切欲将螃蟹吃掉的情绪,其中暗藏恶意,使得整首诗的氛围难以欢快起来。颈联“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更是以一本正经的训导口吻道出,充分展现出她无论何时何事,都力求端庄、稳重的性格特质,却缺失了少女应有的天真与热情。颔联形容螃蟹不顾前路,一味横行;上桌之后,徒有其表,腹中唯有黑膏与黄脂。此诗一出,众人皆评:以小见大,“讽刺世人”之语颇为犀利。这表明薛宝钗借题发挥,借贬斥螃蟹来指责那些不守礼法、背离仕途的叛逆行径。有人认为,宝钗这两句实则暗骂宝玉不走正道,满脑子“异端邪说”,此观点并非毫无道理。毕竟“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无论从字面还是内涵,稍有洞察力之人都能察觉,这是针对宝玉“横行公子却无肠”一句的回应与辩驳。尾联“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意即螃蟹横行无忌,终究徒劳,最终仍会落入锅中被烹食,下场凄惨。“月浦空余禾黍香”,指螃蟹被食后,月夜的水边仅余禾黍的香气。“空余”一词,对螃蟹而言是辛辣的嘲讽,对贾宝玉等不随世俗、偏离正轨之人来说,则似是警诫与规劝,尽显封建卫道者的姿态。只是,这般对螃蟹表露的深恶痛绝之情,实在有损大家闺秀应有的温婉风范。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螃蟹作为喻体,笔法老到犀利,将讽刺之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薛宝钗身为封建卫道的典型人物,借由咏蟹这一契机,对那些不守封建礼法、背离传统仕途之路的叛逆行径予以严厉斥责。从诗中不难看出,她对“螃蟹”所代表的这类事物,抱持着极为鲜明的深恶痛绝之情,毫不掩饰对其批判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以蟹取喻,寓意曲折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

现代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下一篇:清·庄棫《相见欢·深林几处啼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