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jué
·
·
jiāo
zhǐ
huái
怀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tóng
zhù
jīn
yōng
zhèn
gāng
shēng
chuán
hǎi
wài
róng
qiāng
yuán
shì
gōng
láo
tiě
fán
shuō
fáng

译文

马援征服交趾后制作的铜钟,标志着大汉帝国的辉煌,汉帝国的声威远播海外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伏波将军马援开疆拓土,为汉帝国立下了盖世功勋,连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比不上。

逐句剖析

"铜铸金镛振纪纲":马援征服交趾后制作的铜钟,标志着大汉帝国的辉煌,

# 铜铸金镛振纪纲:金镛,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里借指马援建立了战功。“铜铸金镛”,《红楼梦》程高本改作“铜柱金城”以切合“交趾”之题,但从寓意来说不能改,故仍以脂砚斋版本为准。程高本改文所依据的史实是:铜柱,东汉光武帝时,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姊妺为反抗汉官吏苏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响应,攻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42年(建武十八年),刘秀派遣马援率汉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万余人前往镇压,击败了起义军,征氏姊妺在作战中壮烈牺牲。马援便在交趾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金城,前81年(西汉始元六年)所置郡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部一带。郡之西南为我国少数民族羌族所居。汉光武帝时,羌兵反汉人金城,35年(建武

"声传海外播戎羌":汉帝国的声威远播海外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

# 戎羌:羌族又称西戎。,海外:古代泛称汉政权统治区域之外的四邻为海外。

"马援自是功劳大":伏波将军马援开疆拓土,为汉帝国立下了盖世功勋,

# 马援:(前14-49)汉将,字文渊,大畜牧主出身,王莽执政末期为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平定凉州的战争。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镇压交趾起义。封伏波将军、新息侯。后进击西南武陵少数民族时病死军中。

"铁笛无烦说子房":连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比不上。

# 铁笛无烦说子房:这是连着上一句说的,意思是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有谓张良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这其实是好事者的附会。马援镇压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子房,汉初张良的字。张良为刘邦建立统一的汉帝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邦曾称赞他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所以举以比马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怀古绝句·交趾怀古》是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小说人物薛宝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咏叹东汉名将马援征交趾之事,暗喻《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遭际。写作手法上,运用典故,含蓄隐晦。首句以“铜铸金镛振纪纲”隐指宫廷;次句“声传海外播戎羌”喻指荣耀声势。后两句写马援功劳,以“铁笛无烦说子房”增添历史韵味。全诗风格含蓄深沉,在《红楼梦》众多诗词中别具一格,展现了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对理解《红楼梦》中人物命运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怀古绝句·交趾怀古》由清代曹雪芹创作,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十首怀古绝句之一。曹雪芹生活于清代,其家族曾盛极一时,后逐渐衰败。《红楼梦》借众多诗词展现人物情感与命运。薛宝琴出身官宦世家,有才情,她作此诗是在贾府,表面怀古,实则借历史典故暗示《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反映出当时贵族家庭的兴衰和人物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借东汉马援征交趾的历史事件,描绘了马援建立功勋、声威远播的情景,实则以古喻今,暗指《红楼梦》中如贾元春等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暗示。

2. 写作手法

用典:“铜铸金镛振纪纲”一句巧用“铜铸金镛”的典故。“金镛”原指铜铸大钟,汉代张衡《东京赋》有“宫悬金镛”之句,南朝齐武帝置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晨起梳妆,有“振纪纲”之意。在本诗里,作者借此典故隐指宫廷,与《红楼梦》中贾元春“册子”里榴花开处照宫闱”用意相通,含蓄地暗示了宫廷相关情境,将历史典故与小说中宫廷人物命运相勾连,深化了诗歌借古喻今、暗指人物命运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怀古绝句·交趾怀古》首句的前四字,在《红楼梦》脂砚斋版本中均为“铜铸金镛”,此乃原文无疑。后人因想契合“交趾”与“马援”的史实,将其改成“铜柱金城”。从史实角度看,这样的修改看似合理;然而从寓意层面来讲,却是改得不妥。原作者使用“金镛”,意在暗指宫闱。汉代张衡的《东京赋》里有“宫悬金镛”之语;南朝齐武帝把金钟放置在景阳宫,让宫人听到钟声便起身梳妆,其目的便是“振纪纲”。总体而言,此句与贾元春“册子”中“榴花开处照宫闱”的用意一致,皆在隐晦地指向宫廷之事。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与诗作者所作灯谜中“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惧”类似,都形象地比喻了贾元春进封贵妃时的显赫声势,那种荣耀与威风尽显其中。诗的第三、四句先叙写马援的赫赫功劳。随后的“铁笛”句,承接上句而来。据说有笛曲能讲述马援的事迹,故而无需提及汉初的张良。有人认为张良曾在垓下吹笛奏楚声,扰乱项羽军心,实则这是好事者的牵强附会。马援平定交趾后,听闻刘尚进攻武陵五溪西南夷时军队战败且刘尚失踪,便向刘秀请战。刘秀怜惜他年事已高,马援表示自己仍能披甲上马,还当场展示骑术。他的门生爰寄生擅长吹笛,马援便作歌与之相和。“子房”是汉初张良的字,张良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卓越功勋,刘邦曾赞誉他“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此处以张良来与马援作比。马援深受皇帝恩宠,却突然病逝于远征途中,这正如同“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所描述的情境。不过,由于贾元春死亡的具体情形不为人知,诗末句所隐含的意义也就难以确切解读了。

4. 作品点评

《怀古绝句·交趾怀古》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语言含蓄,借助典故传达深层寓意,需结合《红楼梦》整体情境理解。用典手法使诗歌内涵丰富,将历史故事与小说人物命运巧妙关联。从主题看,表面怀古,实则对《红楼梦》中人物命运进行暗示,体现曹雪芹创作的精巧构思。在《红楼梦》诗词体系里,此诗是理解人物命运和小说深层意蕴的重要线索,展现了古典诗词在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下一篇:清·吴伟业《阻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