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非水映窗寒":不像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
# 窗:窗户。,非银非水:不像银不似水。
"试看晴空护玉盘":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
# 玉盘:一轮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 香欲染:形容香气之浓。诗词中多写月夜梅花,所以用梅花来烘托和点染月亮。
"丝丝柳带露初干":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 柳带:柳枝。
"只疑残粉涂金砌":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
# 残粉涂金砌:阶台边沿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粉。古代以“金粉楼台”称华丽建筑。粉,指金粉,即铅粉。残,言其淡薄。“金砌”中的“金”即因涂饰金粉而言。
"恍若轻霜抹玉栏":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
# 恍若:依稀仿佛,好像。
"梦醒西楼人迹绝":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
# 梦醒:一梦醒来。
"余容犹可隔帘看":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 隔帘看:隔帘遥观。,余容:指将要西沉的月亮。拟人说法。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律诗,也是一首咏月诗,诗中通过对月的描绘与赞美,寄托香菱的情感和心境,展现出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自身的才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将月亮比作护玉盘,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化用:“试看晴空护玉盘”化用了李白的诗句,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描绘的是月色,尚未真正切题。直至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踏入咏月的正题。此句中“护玉盘”的比喻,生动形象。不过,这一比喻并非香菱首创,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就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香菱只是在此借用。相较之前诸如“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更为巧妙,表意也更为雅致。诗的颔联运用烘染手法,以“淡淡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般清新素雅的语言,来描摹柔和且湿润的月色,极具情韵。然而,此联描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而仍偏离了本题。颈联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尤其是按照律诗章法,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有所转折,但这一点并未妥善处理。“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依旧紧紧围绕月色展开。白粉涂抹台阶,轻霜飘洒玉栏,形象清晰,诗境空灵凄迷。只是作者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深入拓展,致使诗的内容不够深沉,意蕴不够醇厚。诗的尾联两句,是全诗内容的总结。但这里仅仅描述了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悬的景象。显然,由于前文内容不够充实,使得诗的结尾显得乏力。不过,作者留意到与开头所咏月轮相呼应,从结构上看,全诗首尾圆合,较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