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líng
yǒng
yuè
èr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2
fēi
yín
fēi
shuǐ
yìng
chuāng
hán
shì
kàn
qíng
kōng
pán
dàn
dàn
méi
huā
xiāng
rǎn
liǔ
dài
chū
gàn
zhǐ
cán
fěn
jīn
huǎng
ruò
qīng
shuāng
lán
mèng
xǐng
西
lóu
rén
jué
róng
yóu
lián
kàn

译文

不像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逐句剖析

"非银非水映窗寒":不像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

# 窗:窗户。,非银非水:不像银不似水。

"试看晴空护玉盘":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

# 玉盘:一轮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 香欲染:形容香气之浓。诗词中多写月夜梅花,所以用梅花来烘托和点染月亮。

"丝丝柳带露初干":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 柳带:柳枝。

"只疑残粉涂金砌":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

# 残粉涂金砌:阶台边沿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粉。古代以“金粉楼台”称华丽建筑。粉,指金粉,即铅粉。残,言其淡薄。“金砌”中的“金”即因涂饰金粉而言。

"恍若轻霜抹玉栏":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

# 恍若:依稀仿佛,好像。

"梦醒西楼人迹绝":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

# 梦醒:一梦醒来。

"余容犹可隔帘看":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 隔帘看:隔帘遥观。,余容:指将要西沉的月亮。拟人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香菱咏月(其二)》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试看晴空护玉盘”一句,才真正切入咏月的主题。“护玉盘”这一比喻极为形象生动。不过,此等比况并非香菱首创,早在李白的《古朗月行》里,便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香菱只是在此借用而已。相较于“玉镜”“冰盘”等词汇,香菱的这一借用显然更为高明、雅致。诗的颔联运用烘染手法,以“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般清新素雅的语言,来描绘柔和且湿润的月色,极富情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律诗,也是一首咏月诗,诗中通过对月的描绘与赞美,寄托香菱的情感和心境,展现出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自身的才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将月亮比作护玉盘,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化用:“试看晴空护玉盘”化用了李白的诗句,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描绘的是月色,尚未真正切题。直至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踏入咏月的正题。此句中“护玉盘”的比喻,生动形象。不过,这一比喻并非香菱首创,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就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香菱只是在此借用。相较之前诸如“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更为巧妙,表意也更为雅致。诗的颔联运用烘染手法,以“淡淡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般清新素雅的语言,来描摹柔和且湿润的月色,极具情韵。然而,此联描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而仍偏离了本题。颈联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尤其是按照律诗章法,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有所转折,但这一点并未妥善处理。“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依旧紧紧围绕月色展开。白粉涂抹台阶,轻霜飘洒玉栏,形象清晰,诗境空灵凄迷。只是作者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深入拓展,致使诗的内容不够深沉,意蕴不够醇厚。诗的尾联两句,是全诗内容的总结。但这里仅仅描述了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悬的景象。显然,由于前文内容不够充实,使得诗的结尾显得乏力。不过,作者留意到与开头所咏月轮相呼应,从结构上看,全诗首尾圆合,较为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