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高人意":简朴的布置尽显高雅之士的心意,
# 意:一作“体”。,高人:指李固。,简易:坦率质朴。《后汉书·刘向传》:“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静乐道,不交接世俗。”
"匡床竹火炉":方正的床上放着竹制火炉。
# 竹火炉:大概如华中一带农村所用陶质火炉,外面用竹片编成的空花篮状物来络套,以便提在手中。,匡床:又称“筐床”或“安床”,是一种方正安适的床。《淮南子·主术》:“匡床蒻席,非不安也。”注:“匡,安也。”
"寒天留远客":寒冷天气里挽留远方来客,
# 远客:杜甫自谓。
"碧海挂新图":墙上新挂着一幅大海景色的图画。
"虽对连山好":面对连绵山峦虽觉美好,
# 连山:都是山水图中所绘景物。诗人偏爱“绝岛”,因为他虽身在多山的蜀境,却向往着江南和海边。
"贪看绝岛孤":却更贪看那孤绝的海岛。
# 绝岛:都是山水图中所绘景物。诗人偏爱“绝岛”,因为他虽身在多山的蜀境,却向往着江南和海边。
"群仙不愁思":画中群仙没有忧愁之态,
"冉冉下蓬壶":缓缓从蓬莱仙山飘然而下。
# 蓬壶:即蓬莱山,为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之一。,冉冉:渐进貌。
"方丈浑连水":方丈仙山仿佛与海水相连,
# 方丈: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之一。
"天台总映云":天台山总是被云雾掩映。
# 映云:指山高。,天台:指天台山。在浙江省天台县东北,为仙霞岭山脉的中支,主峰华顶,云海变化万千。传说天台山是神仙出没之地,有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见仙人的故事。
"人间长见画":画中群仙没有忧愁之态,
# 画:指仙山的图画。
"老去恨空闻":人老了却遗憾只能空闻那些仙境传说。
# 老去:一作“身老”。
"范蠡舟偏小":范蠡的小船显得狭小,
#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变易姓名,乘小舟而泛五湖。
"王乔鹤不群":王子乔所乘的仙鹤超凡不群。
# 王乔:传说中的仙人,能驾鹤飞行。
"此生随万物":此生只能随波逐流于万物之中,
# 随万物:随万物而“化去”,也就是死亡。既不能成仙长生,只能最后死去。另外,“随万物”也有随流俗,庸庸碌碌过一辈子的意思。不能归隐,只能做个碌碌无为的“众人”。
"何路出尘氛":哪有出路摆脱尘世的纷扰。
"高浪垂翻屋":画中高高的浪涛仿佛要掀翻房屋,
# 屋:指李固所住房屋。,高浪:指画中景象。
"崩崖欲压床":崩塌的山崖好似要压向睡床。
# 床:即前面的匡床。,崩崖:指画中景象。
"野桥分子细":野外的小桥描绘得细致入微,
# 子细:清晰,分明。,野桥:一作“野楼”。
"沙岸绕微茫":沙滩岸边萦绕着一片朦胧。
# 微茫:隐约模糊。
"红浸珊瑚短":红色的珊瑚在水中看似短小,
"青悬薜荔长":青色的薜荔藤条垂挂得很长。
# 薜荔:又名木莲,常绿藤本植物。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浮查并坐得":坐在漂浮的木筏上,
# 浮查:即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拾遗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仙栖息其上。”并坐得:能容得下两人并排坐着。一作“相并坐”。
"仙老暂相将":能与仙翁相伴同游 。
# 相将:相携。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体裁是五言律诗组诗。题材属于题画诗,围绕司马弟所作的山水图展开创作。主题包含多个层面:一是对画作的欣赏,通过细腻笔触描绘画中如仙山云海、高浪崩崖等丰富景象,展现画作的艺术魅力;二是借观画抒情,诗人感慨年华老去,虽常见此类仙境图画,却无法亲身游历,借范蠡、王乔典故抒发对超脱尘世、逍遥出世的向往,以及被现实束缚“何路出尘氛”的无奈;三是借由观画反映自身生活境遇与心境,杜甫在严武幕府中并不愉快,这种情绪也融入诗中,表达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渴望。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开篇展现高雅之士的生活格调,居所布置简单质朴,却透露出超凡脱俗的意趣。方正的床榻旁放置着竹制火炉,营造出一种温馨又雅致的氛围。“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点明时间是寒冷冬日,主人热情挽留远方来客,而此时墙上新挂的大海图景,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也为下文的观画感受做铺垫。“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诗人观画时,虽觉得画中连绵的山峦景色美好,但更被那座孤绝的海岛所吸引,一个“贪”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孤岛的强烈兴趣,突出了孤岛在画面中的独特魅力。“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由孤岛联想到蓬莱仙岛,仿佛看到一群无忧无虑的仙人从蓬莱缓缓而下,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使诗歌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第二首诗“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描绘画中景色,方丈仙山仿佛与海水浑然相连,天台山总是被云雾环绕,营造出缥缈空灵、如梦似幻的仙境氛围。“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感慨人世间常能见到这样描绘仙境的画作,可自己逐渐老去,却只能空闻仙境传说,无法亲身领略,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和难以企及的遗憾。“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运用典故,说范蠡泛舟的船太小,容不下自己;王子乔的仙鹤超凡出众,却不载自己。借此表达自己难以像古人那样逍遥出世或羽化登仙。“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叹息此生只能随波逐流于世间万物,找不到脱离尘世纷扰的出路,深刻体现出诗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和对超脱境界的渴望。第三首诗“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运用夸张手法,描绘画中汹涌的高浪仿佛要将房屋掀翻,崩塌的山崖好似要压向睡床,凸显出画面中山水的险峻气势,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笔触转向细腻,刻画了画里野桥的细致入微,以及沙岸在朦胧中蜿蜒环绕的景象,一细一朦胧,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悠远意境。“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通过色彩对比,红色的珊瑚浸于水中,青色的薜荔藤蔓悬挂着,生动展现出画中景物的鲜活姿态,丰富了画面色彩和内容。“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由画中木筏和人物,引发联想,想象自己能与仙翁同坐浮木,相伴同游,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进入仙境的向往
上一篇:唐·杜甫《见萤火》
下一篇:唐·刘长卿《送裴郎中贬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