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miào

朝代:唐作者:鱼玄机浏览量:1
yuè
xiāng
móu
duō
huàn
shā
shén
xiāng
shuāng
xiào
cái
huí
miàn
shí
wàn
jīng
bīng
jìn
dǎo
fàn
gōng
chéng
shēn
yǐn
dùn
jiàn
guó
xiāo
zhǐ
jīn
zhū
cháng
jiāng
pàn
kōng
yǒu
qīng
shān
hào
zhù
luó

译文

吴越两国互相算计谋略极多,​​​​浣纱溪畔的神女早已与越国达成合作。​​​​她一回眸露出笑靥的瞬间,​​​​十万吴国精锐士兵竟全部放下武器投降。​​​​范蠡助越成功后便隐姓埋名远走,​​​​伍子胥因直谏被杀导致吴国逐渐衰亡。​​​​如今在诸暨江畔的青山脚下,​​​​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苎萝山被后人凭吊。​

逐句剖析

"吴越相谋计策多":吴越两国互相算计谋略极多,

# 吴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争霸。越败,范蠡献浣纱女西施给吴王夫差,吴越媾和。

"浣纱神女已相和":​​​​浣纱溪畔的神女早已与越国达成合作。​​

# 浣纱神女:即指西施。

"一双笑靥才回面":​​她一回眸露出笑靥的瞬间,​​​​

# 笑靥:指西施的笑容、脸上的酒窝。

"十万精兵尽倒戈":十万吴国精锐士兵竟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 倒戈:吴王军队停止进攻,放下武器,后撤。

"范蠡功成身隐遁":​​范蠡助越成功后便隐姓埋名远走,​​​​

# 范蠡功成身隐遁:“范蠡”两句:越王卧薪尝胆,最后消灭了吴国,范蠡功成身退。伍子胥劝谏吴王不听,被害,吴国衰落。

"伍胥谏死国消磨":伍子胥因直谏被杀导致吴国逐渐衰亡。​​

# 消磨:灭亡。,伍胥谏死国:伍子胥劝谏吴王不听,被害,吴国衰落。

"只今诸暨长江畔":​​如今在诸暨江畔的青山脚下,​​​​

# 诸暨:诸暨城,位于绍兴会稽山西麓,今属浙江。

"空有青山号苎萝":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苎萝山被后人凭吊。​

# 苎萝:苎萝山,西施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纱庙》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围绕春秋时期越王复国这一历史事件,歌颂了西施以美色迷惑吴王夫差、助越完成复国大业的功绩。诗人从女性视角出发,赞美了西施由内在才情与美貌构筑的主体人格,也暗含对女性价值的肯定与对自身价值的追寻。全诗开篇点出吴越相争,西施参与其中;“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用夸张手法,凸显西施美貌与智谋的巨大作用;后两联借范蠡功成身退、伍胥谏死的典故,对比历史人物命运,深化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此诗以咏史为依托,巧妙融合历史与个人情感,既展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又传递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鱼玄机(844?~868),唐代诗人。原名幼薇,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因李妻不容,于咸通中出家为女道士。鱼玄机的诗多写男女情思,属对工稳,遣词用典有新意,写男女之情真切细腻、坦率热情,也有婉曲细腻、意境雄浑阔大、恬淡悠闲之作。其诗善用意象,注重炼字以及艺术手法和叠字的使用。其诗作展现了女诗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些唐朝的社会活动,同时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以及乐观的生命精神和超越时代的爱情观念,为后世女性主义的研究作出贡献。有作品《寄李亿员外》《江行》《赋得江边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全诗以春秋时期越王复国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西施以美色迷惑吴王夫差、助越完成复国大业的描写,歌颂了西施的主体人格。诗人从女性自我审美视角出发,展现了由内在才情与美貌构筑的女性人格魅力,既表达了对西施功绩的赞美,也暗含着对女性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期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此句将范蠡与伍子胥的命运及结局进行鲜明对比,通过两人截然相反的命运,暗喻了处世哲学的差异,也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抒发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深化了诗歌的讽喻意味。用典:全诗多处运用典故,如:“浣纱神女已相和”指“浣纱女”西施的故事。春秋时期,越国为复仇,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她以美貌迷惑吴王,配合越国计策,最终助越灭吴。诗人以“浣纱神女”代指西施,点明诗歌咏叹的核心人物,为后文“十万精兵尽倒戈”的历史结局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两句开篇点明背景,指出吴越两国争斗中,策略繁多,而浣纱神女西施早已参与其中,与越国谋划相呼应。简单两句,既交代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又引出了诗中的关键人物,为后文展开叙述做铺垫,使整首诗的叙事有了清晰的开端。“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运用夸张手法,生动描绘西施的魅力,西施一回眸、一展笑颜,便能让十万吴国精兵丧失斗志。“笑靥”突出西施的美貌,“尽倒戈”则夸张地展现出其美貌与智谋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影响力,将西施的作用放大到极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两句引入另外两位重要历史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范蠡在助越成功后,选择功成身退,得以善终;伍子胥忠心进谏,却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通过这一对比,深化了对历史兴亡和人物命运的思考,展现出历史的无常与复杂。“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结尾回到现实场景,诗人感慨如今在诸暨长江边,只剩下空有“苎萝”之名的青山。“空”字饱含沧桑,曾经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都已消逝,只剩下自然景观依旧,以景结情,余韵悠长,进一步烘托出对历史兴衰的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盆池》

下一篇:唐·刘禹锡《曲江春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