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烟雨歇":凤城的烟雨停歇,
# 凤城:指长安城。
"万象含佳气":大地万物都带着美好的气息。
"酒后人倒狂":酒后的人们变得狂放不羁,
"花时天似醉":百花盛开的时节,连天空也仿佛陶醉其中。
"三春车马客":三春时节,车马络绎不绝,
"一代繁华地":这里是繁华一时的地方。
"何事独伤怀":为何我独自伤感怀古?
"少年曾得意":是因为曾经在少年时得意过。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曲江春望》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春望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凤城烟雨、春日气息、酒后狂欢和繁花似锦的描写,展现了曲江的繁华与生机。后半部分则转入诗人个人的情感抒发,回忆少年时的得意,感慨时光易逝和人生的无常。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人生感慨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与自身内心的伤感(“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拟人:在“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中,诗人将“天”拟人化,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陶醉之态。借景抒情: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凤城的春景(“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和人们的欢乐(“酒后人倒狂”),烘托出一种繁华热闹的氛围,而诗人在后半部分则通过“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现实景象的描写(如“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又有对往昔经历的回忆(“少年曾得意”),虚实结合,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诗人以“凤城烟雨歇”开篇,描绘了长安城(凤城)春日的景象。烟雨初歇,空气清新,万物都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万象含佳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中间两句:“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诗人用“酒后人倒狂”描绘了人们在春日里的狂放与欢乐,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而“花时天似醉”则运用拟人手法,将天空比作醉酒之人,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百花盛开时的绚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陶醉。中间两句:“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三春车马客”描绘了春天时节,车马络绎不绝的热闹场景,体现了长安作为都城的繁华。“一代繁华地”则进一步强调了长安的辉煌与繁荣。这一联通过对长安繁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盛世的赞美,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后两句:“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转入感慨,以“何事独伤怀”设问,引出“少年曾得意”的回忆。诗人曾经在少年时有过辉煌的成就,但如今面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不禁感到伤感。这种从繁华到感怀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唐·鱼玄机《浣纱庙》
下一篇:唐·白居易《禁中闻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