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ò
èr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2
chén
chén
xīn
shì
běi
nán
dōng
rén
cái
hǎi
nèi
kōng
zhuàng
suì
shǐ
cān
zhōu
shǐ
tiáo
nián
duò
jìn
xián
fēng
gōng
gāo
bài
jiàng
chéng
xiān
wài
cái
jìn
huí
cháng
dàng
zhōng
wàn
chán
guān
rán
měi
rén
jiàn
hóng

译文

整日心事重重放眼南北西东,一览英雄人才天下只觉空空。壮年才身入国史馆任得一职,自幼愤世嫉俗身染晋贤之风。幻想登坛为将功成求仙而去,才能消磨于回肠荡气诗词中。万一有一天禅关豁然被打开,美人如莹玉剑气喷吐如长虹。

逐句剖析

"沈沈心事北南东":整日心事重重放眼南北西东,

# 北南东:即东西南北,指四方。,沈沈:重重,沉重的样子。

"一睨人材海内空":一览英雄人才天下只觉空空。

# 海内:即国内。,人材:有才能的人。现多写作“人才”。,一睨:犹一瞥,一眼看去。睨,斜着眼睛看。

"壮岁始参周史席":壮年才身入国史馆任得一职,

# 壮岁始参周史席:年已三十才任一史官之职。壮岁:三十岁。作者道光元年充国史馆校对官,参修《一统志》,时年三十。周史:周代的史官,这里泛指史官。

"髫年惜堕晋贤风":自幼愤世嫉俗身染晋贤之风。

# 髫年惜堕晋贤风:谓自己很早就陷溺于晋人如嵇康、阮籍等通脱放浪之遗风,以致不为俗世所容,仕途坎坷。髫年:幼年。惜堕:此为反语,实则诗人并不可惜。堕,坠落,这里指身染。晋贤风:原指晋初阮籍、嵇康等人为反对司马氏的所谓“礼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清谈风气。此借指议论时政的风气。

"功高拜将成仙外":幻想登坛为将功成求仙而去,

# 拜将:指西汉韩信事。韩信(?—前196),汉初名将,淮阴人,少时家贫,曾乞食漂母,因受淮阴屠中少年胯下之辱,从项梁举兵,后辗转归汉,拜为大将,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成仙:指西汉张良事。张良(?—186),汉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人。他佐刘邦灭项羽后,定天下,封留侯,晚年学道求仙,为道家养生及辟谷之术。

"才尽回肠荡气中":才能消磨于回肠荡气诗词中。

# 回肠荡气:本指肠为之转,气为之舒,即所谓感心诱耳,缠绵动人,后多形容文艺作品感人至深。这里用来指感人至深的诗词。

"万一禅关砉然破":万一有一天禅关豁然被打开,

# 万一禅关砉然破:“万一”二句:谓参悟人生妙义之后,境界顿开,柔情豪气两相交融。禅关:佛教称参悟教义时遇到的种种障碍。砉然:皮骨剥离声,见《庄子·养生主》。此处形容禅关开裂之声。

"美人如玉剑如虹":美人如莹玉剑气喷吐如长虹。

# 美人:喻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坐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是第二首。首联以“沈沈心事北南东”起笔,直抒诗人面对清王朝思想禁锢、人才凋敝现实的沉痛心境,“一睨人材海内空”更以冷峻笔触揭示当时贤才埋没的积弊。颔联过老子任周史的典故自喻怀才不遇,又以晋代名士风度暗指自身狂狷性格与现实的冲突。颈联借韩信、张良典故,将功业理想与诗文才情形成张力,展现其经世抱负与文学追求的矛盾。尾联以禅关破喻思想桎梏的突破,用“美人如玉”“剑如虹”的意象组合,既暗含对理想人才的期待,又彰显突破束缚的锐意。全诗融合政治讽喻与个人抒怀,以奇崛意象和跌宕笔法,典型体现了龚诗“郁怒横逸”的风格特征,在封建末世的压抑氛围中迸发出思想解放的强烈呼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篇创作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的秋季,这是第二首。彼时,诗人正以内阁中书之职兼任国史馆校对之任,恰逢第四度赴京参加会试却名落孙山,满腔孤愤与奇崛之思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于静夜辗转反侧间,灵感如电光火石般迸发,笔下遂流淌出这般神思飞扬、想象奔逸的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发壮志难酬的诗。诗人以笔为刃,深刻剖析清王朝高压思想钳制之弊与科举制度对贤才的戕害,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俊彦蒙尘、四海空叹”之现状的愤慨与忧虑。他疾声呼吁,誓要冲破那禁锢思想的樊篱,挣脱束缚才情的枷锁,矢志不渝地追寻革新时弊、重振乾坤之宏愿。

2. 写作手法

用典:​​“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周史”​​借老子任周朝柱下史的典故,自况为贤才却屈居下位,暗含对清廷不重用人才的批判。​​“晋贤风”​​,反用魏晋名士狂放不羁的典故,表面自嘲早年“堕入”此风,实则讽刺当时社会对真才实学的压抑。比喻:“美人如玉剑如虹”,“美人​​”象征理想中的贤才或自身才华,与“玉”的温润高洁呼应;“​​剑​”​则喻指济世之志,以“虹”的绚烂色彩展现突破后的豪情。此联以自然意象与人文符号的碰撞,表达对“万马齐喑”局面的颠覆渴望。

3. 分段赏析

首联“沈沈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中“沈沈心事北南东”,诗人心绪凝重、忧思满怀,根源正在于他心系家国天下、关怀世事纷纭。“一睨人材海内空”,诗人举目四望,竟生出天下无才的喟叹。然而彼时华夏大地并非真的才俊凋零,与龚自珍同处一个时代的林则徐、魏源等人,皆是不可多得的济世之才。究其根源,实乃清廷统治者昏聩无能,不愿重用贤才,致使诸多栋梁之材被埋没于草野,而受其宠信者多为庸碌之辈兼谄媚之徒。诗人目睹此等景象,愤懑之情油然而生,亦在情理之中。颔联“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描绘诗人胸藏经世济民之略,却屡试不第,直至近而立之年,方得入内阁任国史馆校对之职。诗中“壮岁始参周史席”一句,即指此事。老子曾为周王朝柱下史,诗人以周喻清,亦暗以贤者屈居下位的老子自比。至于自身贤能却屈居下僚之缘由,诗人归结为“髫年惜堕晋贤风”,意即自幼便沾染了晋代名士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性情。在这样一个贿赂成风、谄媚盛行的社会中,他自然难觅进身之途。此句中“惜”字一用,顿使诗意委婉含蓄,耐人寻味。颈联“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诗人心怀救亡图存之志,本不屑于效仿韩信封侯拜将之功,亦不羡张良功成身退之仙,而是秉持着一种超越此间的爱国理想。他愿为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幸福倾尽毕生才智。然而,人至中年,功业未成,只能将满腔热血倾注于激昂慷慨的诗词之中。此二句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传统的事功观,即如屈原般“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的忠诚与左思“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咏史八首·其一》)的淡泊。尾联“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意指一旦那死气沉沉的局面被打破,必将迎来英才辈出、宏图大展的新气象。参破禅关本指参禅悟道,洞悉佛教真谛,此处借指统治者束缚人才的桎梏。“美人”喻指才德兼备之士,“剑”喻指非凡才能。一旦束缚人才的关卡被冲破,人才方能施展抱负,才能亦可如长虹贯日。由此可见,诗人叹息人才匮乏,实则是在痛斥社会对人才的压抑与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苏曼殊《过若松町有感》

下一篇:清·朱彝尊《渔家傲·淡墨轻衫染趁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