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物人寰少":遗留下来的旧物在人间已经很少了,
"犹蒙忧患俱":却还一同承受着忧患。
"春深恒作伴":它常常在暮春时节与我相伴,
"宵梦亦先驱":夜里做梦也总是抢先来临。
"不逐年华改":它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
"难同逝水徂":难以和东去的流水一样消逝。
"多情谁似汝":谁能像你这样多情呢,
"未忍托禳巫":我不忍心把你托付给求神消灾的巫师。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开篇点明“故物”在人间稀少,却始终与“忧患”相伴。“故物”象征着过去的传统、文化或经历,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忧患俱”则赋予“故物”情感色彩,说明忧患一直存在且难以摆脱,为全诗奠定深沉基调,引发读者对忧患来源与内涵的思考。颔联:“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进一步描写“忧患”的状态。“春深”本是美好时节,但“忧患”却如影随形,时刻相伴;夜里做梦,“忧患”还抢先来临。此句从时间和梦境两个角度,生动展现“忧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特点,强化忧患感,体现诗人内心被忧患深深笼罩。颈联:“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诗中“不逐”“难同”强调“忧患”的顽固与持久。它不会随岁月流逝而改变,也不会像流水一样消逝。这两句深化主题,表明忧患不仅是现实困境,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压力,反映出诗人对时代问题的深刻认识与无奈。尾联:“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以反问收束全诗。“多情”赋予“忧患”人性,突出其情感深度。“未忍托禳巫”表明诗人不愿将忧患寄托于求神消灾,体现他对忧患的正视与担当,展现出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诗歌情感得到升华。
上一篇:清·宋湘《说诗八首(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