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一株梅":窗外有一株梅花,
"寒花五出开":在寒冷中五瓣花瓣一起绽放。
"影随朝日远":梅枝疏影随着朝阳渐渐远去,
"香逐便风来":梅花的芳香追逐顺风,款款而来。
# 逐:追逐,更随。
"泣对铜钩障":哭泣着对着铜制的钩障,
# 铜钩障:带铜钩的帷幕、帐子。障:屏风,帷障。
"愁看玉镜台":忧愁地望着玉制的镜台。
"行人断消息":戍边的爱人断了最后一丝消息,
"春恨几裴回":春天的离恨几次徘徊在心头。
# 裴回:同徘徊。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1. 分段赏析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首联点明写作对象为窗外的一株梅花,“一株”既交代了梅花的数量,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处境。“寒花”表明梅花在寒冷的季节开放,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特质;“五出开”细致描绘梅花花瓣呈五瓣开放的形态,简洁地勾勒出梅花初绽的画面,为后文写梅花的影与香做铺垫,同时也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颔联从视觉和嗅觉角度进一步描写梅花。“影随朝日远”,随着朝阳升起,梅花的影子也逐渐拉长,一个“随”字赋予影子动态感,生动展现光影的变化;“香逐便风来”,梅花的香气顺着风飘散而来,“逐”字将无形的香气拟人化,仿佛香气具有主动性,急切地随风传递,这两句细腻地描绘出梅花在光影与香气上的独特魅力,使梅花的形象更加鲜活。“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颈联视角转换到闺中女子。“泣对”“愁看”直接点明女子的悲伤忧愁情绪,“铜钩障”“玉镜台”是闺房中的陈设,女子对着它们哭泣、忧愁,暗示她在孤独中思念远方的人,却无人倾诉,只能对着这些物件黯然神伤,通过对女子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将其内心的孤独与哀怨展现得淋漓尽致。“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尾联揭示女子忧愁的原因。“行人断消息”说明远行之人长久没有音信,这让女子陷入无尽的担忧与思念之中;“春恨几裴回”,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女子却满怀愁恨,多次徘徊,“春”与“恨”形成鲜明对比,美好的季节更反衬出她内心的痛苦,“裴回”(同“徘徊”)一词,生动刻画了女子心烦意乱、心神不宁的状态,将女子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2. 作品点评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以女主人公赏梅为切入点,细腻地抒发了她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委婉地反映出当时边关战事持久、亲人音讯隔绝的社会现实。读者从诗中女子对丈夫的殷切思念之情,不难感受到战争的漫长,以及边疆守卫的重要性。作为一首兼具咏物与闺情的佳作,此诗前四句专注于描写梅花的形态与神韵,后四句则着力刻画人物的情感世界。开篇描绘的梅花,不仅自然地引出了尾联中女子的春愁别恨,其中“一株梅”的意象,更巧妙地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心境。全诗诗味醇厚,意象生动,将咏物与抒情完美融合。
上一篇: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一篇:唐·杜甫《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