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路三秋别":在这秋日,于岔路口与你分别,
# 三秋:秋季有三月,故作“三秋”。,岐路:也作“歧路”,指道路歧出。
"江津万里长":你此去江津,路途遥远漫长。
# 江津:指顺着长江离开四川的途中。
"烟霞驻征盖":烟霞似乎停留在你远行的车盖上,
# 征盖:指远行的马车。,驻:停下。
"弦奏促飞觞":弦乐声声催促着我们举杯畅饮。
# 飞觞:举杯快饮。
"阶树含斜日":台阶旁的树木沐浴在斜阳之中,
# 斜日:傍晚西斜的太阳。
"池风泛早凉":池塘边的微风泛起丝丝早凉。
"赠言未终竟":赠别的话语还未说完,
"流涕忽沾裳":我的泪水便突然涌出,沾湿了衣裳。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诗人开篇便点明时间与地点。“三秋”即秋天,在古代文化中,秋天本就带有萧瑟、离别的意味,此时于岐路分别,更添惆怅。而“江津万里长”,以夸张手法极言友人此去路途遥远,那漫长的江津仿佛象征着两人之间即将产生的遥远距离,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情感基调。颔联“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诗人将视角转向送别场景。“烟霞驻征盖”,出征的车盖仿佛被烟霞所挽留,营造出一种朦胧、缠绵的氛围;“弦奏促飞觞”,弦乐声中,人们匆忙举杯,这一“促”字,既写出送别场面的热闹,又隐隐透露出时间紧迫,友人即将远行的无奈,在热闹表象下,实则是深沉的不舍。颈联“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情感。台阶旁的树木笼罩在斜日余晖之中,“含”字赋予树木以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感伤;池塘边的微风泛起丝丝早凉,这凉意不仅来自天气,更来自诗人内心。此时,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悲凉融入景色之中,以景衬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离别的哀愁。尾联“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情感在此处达到高潮。诗人与友人互诉衷肠,赠别的话语还未说完,泪水便已夺眶而出,沾湿衣裳。这一细节描写,直白而强烈地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将离别的悲伤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上一篇:唐·孟浩然《田园作》
下一篇:唐·罗隐《宫词》